孙家鼐

孙家鼐(1827年4月7日~1909年11月29日),男,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淮南寿县)人。清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和改革家,被誉为“北大先导,近代文衡”。孙家鼐6岁入私塾读书。1842年,考取秀才。1849年,与堂哥孙家榖同为拔贡,受知于学使罗文恪。 1851年,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54年,入金光筯幕府任职。1857年,为躲避战火回到寿州,后去浙江逃难。1859年,赴京参加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开始其仕宦生涯。1863年,孙家鼐充翰林院汉办事官,兼庶常馆提调。1873年,其母逝世,守孝三年。 1876年,回京任武英殿提调。1878年,授光绪帝读书,后任侍读学士,渐得重用。1889年,调任吏部右侍郎。后又任工部尚书。 次年,先后任刑部尚书、工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 1892年,先后任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并兼管顺天府尹事。1893年,联名奏请朝廷赈灾,同年任会典馆副总裁。 1894年,任左都御史。 同年,中日甲午战争即将爆发,主张妥协。 1896年任管理官书局事务大臣。后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 1898年,主办京师大学堂。 1899年,回家乡寿州。次年,被起用为礼部尚书。1901年,赴西安任吏部尚书。1906年,任资政院总裁。 1909年病逝,享年83岁。 朝廷追加谥号文正,晋赠太傅。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开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孙家鼐讲求新政、实心任事,倡导并推行渐进式变革,为推动变法进行思想发动和舆论营造,改革中央和地方官制,建议施行吏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