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王羲之 |
品名 | 三希堂法帖(一)册-晋王羲之彼土帖-2 |
朝代 | 东晋 |
文件大小 | 71.98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尺寸(CM) | 23.96×17.94 |
作品数量 | 4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法帖,墨拓 |
品名 | 清三希堂法帖(一) 册 晋王羲之彼土帖 |
分类 | 法帖 |
作者 | 王羲之 |
书体 | 草书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杨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嵋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扵彼矣。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全幅 | 32.1×40.4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逊志斋 | 本幅 | 逊志斋题 | 行楷书 | 余在京师。数见右军墨迹。率皆窘束羞涩。类钩摹而成者。决知其非真也。今观此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动。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悠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世之临学者。虽积笔成山。吾知其不能到。非右军谁足以与此哉。或以纸墨未故为疑。秘阁有唐初诰文。纸色如新。则此帖尚完。不足恠也。浦江郑君仲辨。最博雅善书。亦谓为右军真迹无疑。相与熟玩久之。因识其后。逊志斋题。 |
题跋 | 郑柏谨 | 义门郑柏谨记 | 行楷书 | 先伯庶子公。得右军游目帖。出示逊志斋公。相与鉴定。题跋于后。至永乐改元。始删去之。今年偶过姻家。见逊志斋藁。假归观之跋语在内。追计删去时已历二十有五春秋。展玩之久。慨然兴感。谨重书附于帖后。所谓仲辨者。即光伯庶子公之宇也。义门郑柏谨记。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乾隆戊辰(公元一七四八年)首夏御识 | 行书 | 石渠宝笈藏右军快雪帖。为法书之甲。丁卯(公元一七四七年)岁。复得是帖。笔法圆劲入神。如游龙夭矫。非钩摹家所能彷佛。末有逊志斋跋。曾载入书谱中。真迹何疑。视快雪帖殆难为伯仲矣。乾隆戊辰(公元一七四八年)首夏御识。 |
印记: 会心不远、德充符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作者印记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收传印记 | 寓(半印) |
收传印记 | 绍彭(半印。连珠印) |
收传印记 | 书(半印) |
收传印记 | 绍兴(连珠印)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黄杰先生遗赠文物目录,页172 |
收藏着录 | 林志钧,〈三希堂帖考〉,《帖考》,(台北:华正书局,1985年),页207-208 |
【作品展示】
清三希堂法帖(一)册晋王羲之彼土帖-
清三希堂法帖(一)册晋王羲之彼土帖-
清三希堂法帖(一)册晋王羲之彼土帖-
清三希堂法帖(一)册晋王羲之彼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