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淳
曹化淳(1590年1月9日-1662年6月29日),字皞如,道号上虚子,北直隶顺天府通州武清县(今天津市武清区)人,明朝末年宦官。万历年间曹化淳入宫。工儒业,善草隶。在权宦魏忠贤专权期间被放逐南京达七年。崇祯帝即位后被召回。崇祯五年(1632年)以司礼监太监提督京营戎政;十年(1637年)提督东厂;十一年(1638年)与太监杜勋提督京营,善于谋事,帝称其“公清直亮”。曾在京创办武清会馆,供同乡进京食宿。崇祯十二年(1639年)告假归,捐资家乡建尊经阁。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曹为其含殓。入清,曹化淳上疏顺治帝,请对崇祯帝封陵安厝,并募捐隆重将其安葬。顺治帝诏留宫中,谢辞。请求顺治帝澄清为李自成开城门之事,顺治帝批为“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除,该部知晓”。赐号“弗二居士”。曹化淳在阅读南方传来的野史笔记时,见仍有“捏诬之语,”深恐“流传既广而秉笔者不加确察,便成无穷之秽”,遂于去世前作《被诬遗嘱》及《感怀诗》四首,并抄录旧稿《记事俚言》和《剖陈疏稿》《告归底册》,分发给诸子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