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坊(丰道生)
丰坊(1492年-约1563年),字人叔,一字存礼,更名道生,字人翁,号南禺外史, [8]又自署碧玉堂下吏。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翰林学士丰熙子,中国明代诗人。正德十四年(1519年),举乡试第一。嘉靖二年(1523年),中进士,除礼部主事。次年随其父谏“大礼议”,受廷杖,时人多谓丰熙有子。其父论戍,丰坊出为南吏部考功司主事,再谪通州同知。嘉靖十三年(1534年),以吏议罢归。嘉靖十六年(1537年),其父逝于戍所,家居贫乏,因思效张璁、夏言片言取通显。嘉靖十七年(1538年),忽诣阙上书,言当年“议大礼”非父本意,请建明堂,加兴献帝庙号,帝用其言而不录其人。次年又赴京献《卿云颂》,然终无进擢,所为亦为时人所垢。后坐事窜吴中,贫病以死。丰氏自宋以来即以诗书传家,其万卷楼藏书积十余世,达万卷以上,丰坊嗜碑帖,尽卖祖传田产千余亩购求之,又聚书5万卷。平生读书专精,学博才高,然性格怪戾乖张,狂诞傲僻,目空古今,举止多不合常理,世人多赞其才而恶其行。丰坊以善书名世,五体俱能,尤长草书,自成风格,临古碑能乱真,又善书论,作有《书诀》《淳化帖书评》《帖笺》《辨帖笺》等,工篆刻,善画山水,亦写花卉。诗文著述现存万历末其曾孙丰建刊本《万卷楼遗集》6卷,含文2卷,赋、骚、古乐府等1卷,古近体诗3卷。又存稿本《南禺外史诗》1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