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 作者 | 爱新觉罗·允禧 |
| 品名 | 墨妙珠林(辰)册-除诽谤 |
| 朝代 | 清代 |
| 文件大小 | 18.01MB |
| 分辨率(DPI) | 300×300 |
| 像素大小 | 2830×2122 |
| 尺寸(CM) | 23.96×17.96 |
| 创作时间 | 清高宗乾隆十一年(1746) |
| 作品数量 | 1 |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基本数据
| 藏品类型 | 绘画 |
| 品名 |
清允禧墨妙珠林(辰) 册 除诽谤 Abolishing the Punishment for Slander |
| 分类 | 绘画 |
| 作者 | 爱新觉罗允禧 |
| 创作时间 | 清高宗乾隆十一年(1746) |
| 数量 | 一幅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 本幅 | 63 x 42.5 |
| 对幅 | 63×42.5 |
质地
| 【质地位置】 | 【质地】 |
| 本幅 | 纸 |
| 对幅 | 纸 |
题跋数据
|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 题跋 | 本幅 | 行楷书 | 除诽谤。 | ||
| 题跋 | 嵇璜 | 对幅 | 行楷书 | 诏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訞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聴治。 |
印记资料
| 【印记类别】 | 【印记】 |
| 作者印记 | 臣允禧 |
| 作者印记 | 润色太平 |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重一) |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重一) |
主题
|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江河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渔夫、船夫 | 船夫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百姓 |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
| 其他主题 | 走兽 | 骡.驴 | 驴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水榭 |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房舍 |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茅草屋 |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寺庙 |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桥 |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榜栏 | |
| 其他主题 | 船 | 帆船 | |
| 其他主题 | 船 | 篷舟 | |
| 主要主题 | 经史‧故事 | 除诽谤 |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家具(屏风) | 桌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拐杖 |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桨、篙 |
技法
| 【技法】 | 【技法细目】 |
| 工笔 | |
| 写意 | |
| 皴法 | 披麻皴 |
| 人物衣纹描法(减笔) | |
| 苔点 |
参考数据
| 【类别】 | 【参考数据】 |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三编(干清宫),第二册,页627-632 |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43 |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五册,页320-325 |
【作品展示】
册-除诽谤.jpg)
清允禧墨妙珠林(辰)册-除诽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