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徐渭 |
品名 | 写生册 |
朝代 | 明朝 |
文件大小 | 215.97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120×2832 |
尺寸(CM) | 17.94×23.97 |
作品数量 | 12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明徐渭写生册 册 Album of Sketches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徐渭 |
数量 | 一册:十四开(本幅八开八幅;前副叶三开二幅;后副叶三开一幅)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一 | 25.5×37.2 |
本幅二 | 37.7×25 |
本幅三 | 26.1×30.9 |
本幅四 | 25.7×26.4 |
本幅五 | 24.3×30.4 |
本幅六 | 26.4×38 |
本幅七 | 22.6×31 |
本幅八画幅 | 26.4×21.5 |
本幅八题跋 | 26.4×11.7 |
前副叶第一开 | 33.4×44.6 |
前副叶第二开 | 33.4×44.6 |
前副叶第三开 | 26.3×37.8 |
后副叶第一开 | 26.3×37.8 |
后副叶第二开 | 33.4×44.6 |
后副叶第三开 | 33.4×44.6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本 |
前副叶第一开第二开 | 洒金纸本 |
前副叶第三开 | 纸本 |
后副叶 | 纸本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签 | 盛宣怀 | 封面 | 丙午(公元一九0六年)秋日。愚斋鉴题。 | 行楷书 | 青藤老人写意花菓八叶。丙午(公元一九0六年)秋日。愚斋鉴题。 |
印记: 愚斋鉴赏 |
|||||
题签 | 劳长龄 | 前副叶 | 嘉庆丙子(公元一八一六年)新秋日重装。小山珍藏。 | 行楷书 | 明徐天池写意花卉。嘉庆丙子(公元一八一六年)新秋日重装。小山珍藏。 |
印记: 宝晋山昉 |
|||||
题跋 | 姚元之 | 前副叶 | 道光廿有九年(公元一八四九)六月十有四日。姚元之。 | 隶书 | 青藤墨戏。道光廿有九年(公元一八四九)六月十有四日。姚元之。 |
印记: 元 |
|||||
题跋 | 劳长龄 | 本幅 | 嘉庆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一六年)秋八月。渤海小山居士劳长龄藏于结草楼并记。 | 行草书 | 青藤老人笔墨洒脱。虽寥寥数笔于绝不经意处。具有天然逸趣。非入乎神妙超乎化境者不能也。此册水墨花果八幅。随意点缀。清踈浓淡。耐人观赏。堪与白阳山人相抗衡。洵足珍什。嘉庆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一六年)秋八月。渤海小山居士劳长龄藏于结草楼并记。 |
印记: 小山劳长龄章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收传印记 | 志超鉴赏(重十一) |
收传印记 | 宗毅(重四) |
收传印记 | 宝宋室 |
收传印记 | 不薄今人爱古人 |
收传印记 | 小梅华山馆 |
收传印记 | 宝宋室秘籍印 |
收传印记 | 林氏家藏 |
收传印记 | 朗庵墨缘 |
收传印记 | 朗盦七十以后所得 |
收传印记 | 曾在盛杏孙处 |
收传印记 | 松岩秘貦之章(重二) |
收传印记 | 劳氏小山(重七) |
收传印记 | 臣许乃普(重四) |
收传印记 | 滇生(重四) |
收传印记 | 滇生书画(重二) |
收传印记 | 许乃普印(重二) |
收传印记 | 朗庵宝爱 |
收传印记 | 朗庵珍秘 |
收传印记 | 承烈审定 |
收传印记 | 嗜古轩 |
收传印记 | 白阳山人 |
收传印记 | 复父氏 |
收传印记 | 勃海劳氏珍藏图书 |
收传印记 | 朱孔旸 |
收传印记 | □斋审定 |
收传印记 | 朗庵收藏 |
收传印记 | 章琼 |
收传印记 | 璧田 |
收传印记 | 字曰仲毅 |
收传印记 | 治父山樵 |
收传印记 | 璧田珍藏 |
收传印记 | 杨氏种蕉过眼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没骨 | |
写意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林宗毅先生捐赠书画目录,页10-14、111-113 |
内容简介(中文) | 徐渭(公元一五二一—一五九三年),山阴人。字文清,又字文长,号天池、青藤老人。善古文,书则学米,行草尤妙。画则自成一家,山水、人物、花虫、竹石无一不精。 此册为林宗毅先生捐赠,计八开,分别写玉兰、榴实、海棠、芭蕉、葡萄、菊花、芦蟹和水仙。全册用笔恣肆狂放,水墨淋漓,虽然草草数笔,但形神兼备。幅上作者题识的书法劲健洒脱,书画二者两相辉映,超逸绝伦。 |
内容简介(英文) | Xu Wei, a native of Shanyin, went by the style names Wenqing and Wenchang and the sobriquets Tianchi and Qingteng laoren. Excelling at ancient writing, in calligraphy he studied the style of Mi Fu, being especially gifted at semi-cursive script. In painting he formed his own style, developing many refined subjects, such as landscapes, figures, flowers-and-insects, and bamboo-and-rocks. This album, donated to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by Mr. Lin Zongyi, has eight leaves featuring magnolia, pomegranate, flowering crabapple, plantain, grape, chrysanthemum, reed-and-crab, and narcissus subjects. The entire album is done in bold and unbridled brushwork, the ink appearing as if dripping wet. Although cursively done in just a few strokes, the form and spirit of the subjects are all complete. The artist’s calligraphy on the work is strong yet free, so that both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brilliantly reflect the other for a perfect match.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