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翁同龢 |
品名 | 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667.53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4×2122 |
尺寸(CM) | 23.99×17.96 |
作品数量 | 37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 册 |
分类 | 法书 |
作者 | 翁同龢 |
书体 | 草书 |
数量 | 一册:三十七开(本幅三十七开六十八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第一则)顷归偃卧。今尚耳鸣。眼花手教。聆悉所筹。极惬疏不致。蜩螗沸羹。但明日随班。须七点半回。张大人台启。再四刻乃散。此时早盖亟归。不识肯少留否。金吾例在北门。无从晤语。当彼法邀集耳。芋酋皿阁下。知名。初四夕。(第二则)两电均经邸阅。邸云语电照办以示羇縻。其一密留可耳。弟午赴农曹。仍拟来谒。一谈也。两件先缴。原码再送。名顿首。初八巳。(第三则)昨承电询新裕船。曾否到岸。如覆乞示。(第四则)早间阅宋电俄将。(借点去)在旅大借地。盖厂屯煤。借地则可。盖厂则不可。盇电宋令即日兴工代盖。此费万不可惜也。尊意如何并乞与相国密商之。弟名顿首。(第五则)晤仪公当悉俄款曲折。仪催电。许不知何所措词。若由署拟电请。台从过巴使何所闻并示。弟答以无暇矣。言行之似较得体。亦望的度。今日邸堂未入。明晨大公所会议亦在未定。吾辈改如桔槔。如牛马耳。英如何谢却。仪公虑及否。名顿首。初五日申正。(第六则)顷庆邸在署。议发一电。略言前归辽时。彼此议定不准他人租占。今若允俄租旅大。则日本必与中国为难。所以不能轻允者在此。若随时停约。并设厂屯煤。则无租借之名。而无(圈去)有停泊之实。庶是杜他人之口。于大局有益云云。大意如此。不能举其词矣。用密新发去。(第七则)琼海久开口岸。彼所注意者。昊川一湾。广州湾。未审形势。可作商埠否。恐只可屯煤耳。中怀郁结。明当快谈。芋翁左右。名顿首。廿三晚。(第八则)旅顺斗入于海。此约将斗入之嘴全割。所称阿达木思及辽东半岛。非图莫辨也。界外瓯脱。略如威海。载胥及溺矣。明日宣召必有面示。如何定译要当详的。即租界铁路两条断不可先允耳。梁陶二人来乞。指麾密探。观得崖略。台驾到园。客面罄。芋酋皿先生。弟名顿首。廿九日巳。(第九则)鄦等有电。想悉其外部。答英诏可开各国商埠。一语煞有关系。拟留窦详询之。窃诏今日之会。公须在座。他事姑置之矣。恭邸喘眩。请修庆约定必来。余面罄。芋酋皿先生。弟名顿首。廿七早。(第十则)明日庆至署。默许所请。仍赖(奥□未详厘。数似须即准。吴淞开埠。亦亟望斧断。定望日午。)荩画期。无失辞。觐见明日递仪节。折改十七日。待邸毕。申其说也。尊体平复。谒欲一谈。芋酋皿先生。弟名顿首。十一。(第十一则)一字之师。剖晰微至。但不至辽东半岛将何指耶。容晤谈。昨掖登碧云高处。归而大顿。肩舆往返四十里而强也。芋酋皿先生。弟瓶生顿首。廿五。贵上大人台启。(第十二则)顷瑞、顾两君来转照。覆请使稿铁路一条。自系龙州指滇省南宁百□。当系要冲。则英必出争。争则或梧州。或腾越。必启齿矣。且此路利权全归法有。似中国竟无地权者。亦太含糊。广州湾邮政两条皆甚艹艹。不知我兄尚能设法救正否。弟于交涉。茫昧寡识。徒有着急而已。归自□园。头目张混。差进粥饮。承关垂并及。樵翁左右。弟名顿首。十九日酉正。(第十三则)徐中书条。仪容细读。再缴吕宋票一条。鄙意决不可行也。晋矿难中止。今日有交议之件。正为此事解纷。明日发下钞交倭使晤谈。后祈示大略。杂花正开。我辈无好怀。乌得有展稧之会。在城在野。同一结轖耳。弟名顿首。芋酋皿先生阁下。闰月朔。(第十四则)奉派合肥与阁下议事。已令章京面陈字画十八件。收到其价必当删减。午后赴署面商一切。芋酋皿先生阁下。弟名另肃。廿八巳。(第十五则)鄦件承钞示。故知此事难回。然惟坚指之耳。先生以为何如。名顿首。廿六晚。(第十六则)手专并行电。悉巴使招外部电。许不敢见俄之。兹电并无不顾敬笔。狡谲可知。昨日请示则见必连。似应随机答后。应陈要端。行固知之。大约俄君。必提旅顺。宜以连退为是。希躬复即颂台祈。顿首。十八。许电附缴。(第十七则)约稿。大俄国大皇帝。大清国大皇帝欲更敦两国盟谊互等相助之法。为此大俄国大皇帝派驻华署理全权大臣内廷郎巴布罗福为全权大臣。大清国大皇帝派□□□□□□为全权大臣。该大臣等各以所奉全权之据视为妥协。商订条款如左。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二口暨该(点去)附近「地段」水面租与俄国。惟此项所租用让(点去)断不侵中国。大皇帝主此地之权。二。因以上缘由与所租地段之界径。大连湾迤北酌视旱地所有「让」租俄国地界。北以自关东半岛西岸之阿达木思口。合宜保守该段所需应相离若干。即相离若干。金州厅起至该半岛东岸之鼻子窝。地方之道线作为交界。而阿达必在其内。其确切界线以及此约各项详细。俟此约画押。木山应在此线之南。其确订交界之方向。安设累牌。应由两国特派之员就地勘定。此界以南。关东半岛之地。租归俄国专条。此界线以南(以上二字圈起)。商望改所有画入租界线内之地。附近地面(以上四字划去)专归俄国租用。三。租地限期自画此约之日起。定二十五年为限。然限满后由两国相商。展限亦可。四。所定限内。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而责成一人办理。但不得有总督。巡抚名目。中国无论何项陆军。不得驻在此界之内。界内华民去留任便。不得驱迫。设有犯案。该犯送交就近中国官。按律治罪。按照咸丰十年中俄约第八款办理。五。所租地界以北定一隙地。此地之界由许大使在彼得堡与外部商定。「北以辽东半岛西岸之营口起。经大沽山至该半岛东南五道河之直线为界。东西以海岸为界。南以所租之地北界为界」。此隙地之内一切吏治全归于中国官。惟中国兵犯得(点去)与俄官允准(以上二字点去)商明。不得来此。六。两国政府相允。旅顺一口既专为武备之口。独准俄华船只享用。而于各国兵商船只以为不开之口。至于大连湾。除口内一港。亦照旅顺口之例。专为俄华兵舰之用。其余地方应即作为通商口岸。各国商船任便可到。「其大连湾何时开为通商口岸。暨如何详细办法。应由两国彼此另商」。七。俄国认在所租之地。而旅顺口大连湾两口尤为要。备资自行盖造水陆各军所需处所建筑礟台。安置防兵总设所需各法。藉以着寔御侮并认以己资修养灯塔。以及保航海无虞之所需各项标志。「至旅顺大连湾原有船坞军械局所。各官房应归俄国者。由中国查明建造原价。归俄国偿还。其船坞仍进(以上二字圈去)中国水师享用」。八。「惟防守地方各工欲其办理得手。并保以驻旅顺口大连湾。俄兵所需食物军械。源源接济。俄国政府自筹将该二口以铁路与东方干路即速相接为此」。中国政府允以光绪二十二年所准中国东方铁路公司。「由赛白喀拉斯克起至海参崴」建造铁路之理。而今自画此约日起。推及由该干路某一站至大连湾。或酌量所需。亦以此理推及。由该干路至辽东半岛营子鸭绿江中间较便地方筑一枝路所有。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二日。中国政府与华俄银行所立合同内。修养铁路施行限期各例。宜于以上所续枝路。确切照行。九。此约自两国全权大臣互换之日起举行。此约自画押日过一月后。应在森彼得堡互换。兹两国全权大臣将此约备中俄法三(以上二字点去)二国文字各二分画押盖印为凭。三(点去)两国文字较对无讹。惟辩解之时以俄文为本。此约在北京缮就二本。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三月□日。光绪二十四二月。(第十八则)承示敬悉。昨回寓已晚。致失迎大驾。歉甚。今日本拟午前奉访。乃忽出此事。申未始敬惫不可言。恭邸饰终之典。已有明发两道。明日尚有续发者。弟等今日均未摘缨。似无不合。台从明日不拘。早晚尽可往奠也。复承晡安。不具。樵埜仁兄大人阁下。里弟寿恒顿首。十一戍刻。(第十九则)都察院片奏。方刘两人事抄交到署。想已鉴及。据京兆云。两人的确在京。非驱之不得安静。寿田语君乞勿宣本意。在密寄交拏也。可否行顺天府查办之。处希应如何卓裁办理为足。仍候的夺。施行似以从速为妥统。然心照不宣。弟又启。(第二十则)商款无碍之说。虽经开喻。鄙怀终未释然。譬如豪横无赖欺一懦夫。纵理直不能申也。其他万无虑。惟此实无把鼻。傍徨中以此奉质求示。弟名顿首。廿七晚。(第二十一则)我日商款。彼日捴是英款。我日税司。彼日捴是英人浸假而占黄海。浸假而吞三省。奈何敌势如此。故不能不虑。明日退直。当先访面谈。仪说果行。岂非回斡。于既倒。但恐难成耳。合同稿奉呈。厘无管理二字。未免太专。苏省必有一场厮闹。弟腹疾未止。趍直殊勉强。名顿首。廿九早。张大人台启。(第二十二则)昨告巴兰德。我欲先退。兵再商办。海使拒商退兵。致相持商令疏解。巴意似肯而虑德廷。海使猜忌但允将此情达外部。如得信息再转告。巴又密告赓音泰云。中国现实只可早与海商妥各条。再论别事。英报传中国拟调兵攻逐德兵。果尔即成战事恐非中国利等语。并据闻证歌。许大臣密电。为六日甲申时三刻到。(第二十三则)德报述溪耳。复备两槊(点去)快船。室(圈去)赴华又前达(圈去)调红海之穹。甲船本月十七可抵胶澳。前闻俄外部不愿干预。因密托吴克酌请俄军自与德主商。顷接伊覆俄君允设法。已密电李相澄鱼。德事颇棘澄。现往晤巴兰德。若公与通电。托其设法解释两国嫌隙。由澄译致较着力。澄江许大臣来电。十一月初四日。此张樵野师手笔。门下士吴永谨记。(第二十四则)遵旨传谕向巴兰德褒奖。又德崔林称德廷专委海办。须钧署拒驳海不得手。方受觯(圈去)劝水师不能深入。虽添可勿虑。澄以此非稳。着令另筹伊请给。以差衔往见德相及外部。相机进言。此似无碍。拟请派为参议官。照料驶接快船事宜。藉一实事以免痕迹。乞速核示澄语。印呈张大人台启。(第二十五则)兰德我欲先退兵再商办。海使拒商退兵。致相持商令疏解。巴意似肯而虑德廷。海使猜忌但允将此情达外部。如得信息再转告巴。又密告赓音泰云。中国歌(划去)现时只可早与海商妥各条。再论别事。英报传中国拟调兵攻逐德兵。果尔即成战事。恐非中国利等语。并据闻澄歌。昨告巴。(第二十六则)夜分荫道送函件。来晨捡第五条乃照俄路。第六条未叙敛兵入船也。大致点窜吾藁。语气模餬耳。即携入俟。张大人台启。(第二十七则)寿皇殿礼毕。再看仪公。不必当告捴办能请。即由尊处。转约仲君。当令苏拉往。鄙说一纸呈鉴芋翁。弟瓶顿首。初五丑正。张大人勋启。(第二十八则)说帖。十二月初五日。与两邸看。查从前拟分教案。胶澳退兵为两截。今既允澳通济南铁路。必应一气到底。分两案而不分两截。庶无办结教案。另起波澜之虑。今拟办法列后。胶路(二字点去)教案办法。一。德将敛兵入船一节。于此照会内声明。一。胶路筹办。彼允不占山东地土。亦须声明。一。管路之权须归中国。一。胶作商埠。亦应提及(点去)破。一。华商自立公司。另案办法。一。另办照会一件声明。胶州将开为(以上三字点去)既还中国。拟开各国通商头。一。照会一件声明。归辽之役。德国出力相助。中国本欲指一停船屯煤处。所以谢前劳。原不欲教案相涉。今既和好。退兵中国。即于胶澳口内划定一处为德国租借。每年(以上二字点去)租价若干。年限若干。另议至隩内中国原有营垒等工。即(划去)可移于德国租界对面。以为犄角之势云云。(第二十九则)朝食读手教并许杨两件推案而起。欲先问英。亦照此再索他处否。以极其所至。敬候即安。瓶顿首。廿三。张大人勋启。(第三十则)荫君来度。所论者不可回矣。不知阁下有何妙法。此议一诺。不特受斯世诟病。兼启万国戎心矣。愤惫之极。不一一。芋酋皿先生。弟瓶生顿首。初十晚。张大人勋启。(第三十一则)手势所激。明晨请覆国电。另告□使。只争南岸弹丸。以封众噬之口。或兄许耶。贵上大人台启。(第三十二则)晨起仪公以稿号见示。特钞呈今日之会。当有收束。午后晤谈。芋酋皿先生。长瓶顿首。十四日。(第三十三则)遵旨传谕向巴兰德褒奖。又德崔林称德廷专委海办须钧。署拒驳海不得手。方受劝水师不能深入。虽添可勿虑。澄以此非稳着会。另筹伊请给以差衔往见德相及外部。相机进言。此似无碍。拟请派为参议官。照料驶接快船事宜。藉一实事以免痕迹。乞速核示澄语。德报述溪耳。后备两快船赴华。又前调红海之穹中船。本月十七可抵胶澳。前问俄外部。不愿干预。因密托吴克酌请俄君自与德主商。顷接伊复俄君允设法。已密电李相澄鱼。许大臣密电。(第三十四则)今日之会。阁下奈何不与。恐败。乃公事矣。然有一法。明早偕阁下偕(点去)往彼馆。以此微讽之何如。明亦当以此告同列也。适风眩极烦惫。不一一。芋酋皿阁下。弟名顿首。十五夕。(第三十五则)适草一稿奉览。聊备一说耳。此事竟以。明晨往彼馆催换。照会为何好。着散直后。即当趋诣。幸具晨饔以待何如。芋酋皿先生。弟名顿首。十五夜戌初。要件即呈。张大人台启。凡六十九纸。(第三十六则)翁文翁致张樵野手扎。皆光绪廿二。三。四年时事。廿四年夏文前被逐。旋兴戊戌大狱。继以庚子。国脉遂椓烈。颇欲将各札逐一考证。其本事而加以评隲。惜精力与资料。助皆不给。祇可中止。然正望有人为之也。吴渔翁钦服樵野。绝然阿好羞其人。实非同时。此人所及乃夭。枉非命。遗文荡然可叹之已。此复。原札三册乞交还翁君伯鹰弟。遐翁七月前。 |
典藏尺寸
【作品展示】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清松禅老人尺牍(下册)册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一 | 25×15.6 |
本幅二 | 15.5×7.5 |
本幅三 | 25×15.6 |
本幅四 | 23×12.5 |
本幅五 | 23×12.5 |
本幅六 | 23.5×16 |
本幅七 | 25×15.6 |
本幅八 | 23.8×13.4 |
本幅九 | 23.8×13.4 |
本幅十 | 25×15.6 |
本幅十一 | 25×15.6 |
本幅十二 | 23.8×13.4 |
本幅十三 | 25×15.6 |
本幅十四 | 24×13.4 |
本幅十五 | 17.5×9 |
本幅十六 | 24×13.4 |
本幅十七 | 24×13.4 |
本幅十八 | 24×25.8 |
本幅十九 | 23.8×13.4 |
本幅二十 | 23.8×13.4 |
本幅二十一 | 24.2×11.5 |
本幅二十二 | 23.7×12.8 |
本幅二十三 | 19.3×9.2 |
本幅二十四 | 19.3×9.2 |
本幅二十五 | 19.3×9 |
本幅二十六 | 19.3×9.7 |
本幅二十七 | 19.3×9 |
本幅二十八 | 19.3×8.5 |
本幅二十九 | 19.3×9.8 |
本幅三十 | 19.3×9 |
本幅三十一 | 19.3×9.2 |
本幅三十二 | 19.3×9.2 |
本幅三十三 | 19.3×9.2 |
本幅三十四 | 19.3×9 |
本幅三十五 | 19.3×9 |
本幅三十六 | 23×12.7 |
本幅三十七 | 23×12.7 |
本幅三十八 | 23.5×15.2 |
本幅三十九 | 23.5×15.2 |
本幅四十 | 23.5×16 |
本幅四十一 | 17.5×8.8 |
本幅四十二 | 22.8×12.5 |
本幅四十三 | 22.8×12.5 |
本幅四十四 | 22.8×12.5 |
本幅四十五 | 15×7.5 |
本幅四十六 | 22.8×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