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邹一桂 |
品名 | 杏花高宗御题图轴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18.04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585×3794 |
尺寸(CM) | 13.41×32.12 |
创作时间 |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清邹一桂杏花清高宗御题 轴 Apricot Blossom with an Inscription from Emperor Gaozong of Qing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邹一桂 |
创作时间 |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22.2×51.1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邹一桂 | 本幅 | 臣邹一桂恭画 | 楷书 | |
印记: 臣一桂书画、派接徐黄 |
|||||
作者款识 | 邹一桂 | 本幅 | 盘山山房古杏花。樛蟠铁屈如龙蛇。条风袪寒吐红雾。又如越艳临窗纱。纤枝老干互挺秀。山翠郁蒸淳气厚。御笔先传太古姿。幽香墨晕光参差。更教徐史貌粉态。肯令灼彩无人知。前年看花花正盛。今年花信春犹靳。回来霡霂喜初耕。细柳新蒲恰相映。海山仙种何处寻。飞英夹岸多鸣禽。何如千年盘古经霜饱。岁岁花开即蓬岛。臣一桂敬题。 | 楷书 | |
印记: 一桂、图书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岁韵乙亥(公元一七五五年)春二月御题。 | 行书 | 上方适从其。东竺聊于此。一以憩众劳。一以畅予喜。阳阿气先暖。古杏吐新蕊。嵰山闻绛雪。舍是无他矣。去岁偶成图。今朝悟斯旨。东竺庵蝶去。岁韵乙亥(公元一七五五年)春二月御题。即命邹一桂设色。 |
印记: 乾隆宸翰、落花满地皆文章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庚辰(公元一七六0年)仲春山庄雨窗再题。 | 行书 | 雨过春山杏万枝。花花朶朶露珠垂。却疑此树何独异。徐悟伊人能尔为。东竺庵中粉本成。无端设色命春卿。即今江国挥毫暇。可忆田盘扈跸行。庚辰(公元一七六0年)仲春山庄雨窗再题。 |
印记: 干、隆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癸未(公元一七六三年)仲春叠前韵。御笔。 | 行书 | 晕紫霏红千万枝。何来入屋一枝垂。陡思乙亥春游况。曾命儒臣设色为。花中金牓设开成。甲第应教属此卿。底识传神擅奇品。窥窗每见午蜂行。癸未(公元一七六三年)仲春叠前韵。御笔。 |
印记: 乾隆宸翰、几暇临池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丙戌(公元一七六六年)仲春中澣再题。 | 行书 | 曾是春华东竺庵。侍臣设色得神堪。即今山馆相逢处。引思还飞江以南。山中杏朶未舒芳。着壁翻看浅淡妆。何必于斯较真幻。请看真暂幻原常。丙戌(公元一七六六年)仲春中澣再题。 |
印记: 乾隆宸翰、卍有同春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己丑(公元一七六九年)暮春中澣御题。 | 行书 | 春卿昔貌竺庵枝。挂壁来当花放时。不识江南春雨里。可曾忆着属车随。己丑(公元一七六九年)暮春中澣御题。 |
印记: 几暇怡情、得佳趣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庚寅(公元一七七0年)仲春下澣御题。 | 行书 | 寒勒杏林未放花。嫩芳忽见一枝斜。审观设色小山作。笔有通灵信不差。写生原是貌真姿。东竺庵中盆里枝。却忆去年春暮月。润红相暎雨丝丝。庚寅(公元一七七0年)仲春下澣御题。 |
印记: 几暇怡情、得佳趣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辰(公元一七七二年)花朝御题。 | 行书 | 慢惜花朝花未发。受宜居里见斯枝。审看原是春卿画。却有香风拂拂吹。精神昨纔御园别。丰采今还盘谷逢。孰假孰真孰离合。画禅孰解悟南宗。壬辰(公元一七七二年)花朝御题。 |
印记: 德充符、会心不远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甲午(公元一七七四年)仲春下澣御题。 | 行书 | 春迟前岁未花放。节早今年却见花。真者在前语诚有。小山此实不争差。雅淡精神不染尘。窗前壁上并辉春。谁知一别江南去。竟共徐黄作古人。甲午(公元一七七四年)仲春下澣御题。 |
印记: 中心止水静、乾隆宸翰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乙未(公元一七七五年)暮春中澣御题。 | 行书 | 一雨催开万树花。写生忽见几枝斜。斋中栏外如相较。色色香香两不差。乙未(公元一七七五年)暮春中澣御题。 |
印记: 乾隆宸翰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壬寅(公元一七八二年)暮春御题。 | 行书 | 峻岭崇山扬惠风。无梅香洁有梅红。伊人南去仍成古。画与庭花依旧同。壬寅(公元一七八二年)暮春御题。 |
印记: 古稀天子、犹日孜孜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乙巳(公元一七八五年)暮春御题。 | 行书 | 侍臣遗笔尚轩中。笔有穷而意莫穷。恰似和娇窗外者。每来必一咏春风。乙巳(公元一七八五年)暮春御题。 |
印记: 古稀天子、犹日孜孜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丁未(公元一七八七年)三月御题。 | 行书 | 山阳气暖杏如烝。壁上庭间对恰应。似向李桃意微傲。有花有实问谁能。丁未(公元一七八七年)三月御题。 |
印记: 八征耄念、自强不息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己酉(公元一七八九年)暮春月御题。 | 行书 | 花在窗前画室中。为同为异理堪穷。小山识得便宜处。一例芳葩不落风。用乙巳韵。己酉(公元一七八九年)暮春月御题。 |
印记: 古稀天子、犹日孜孜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辛亥(公元一七九一年)季春御题。 | 行书 | 山杏暖开遍谷枝。写生画对侍臣斯。杏如故也画成古。可着思哉漫着思。辛亥(公元一七九一年)季春御题。 |
印记: 八征耄念、自强不息 |
|||||
签 | 包首 | 楷书 | 高宗御题邹一桂杏花。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古稀天子 |
鉴藏宝玺 |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无逸斋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宣统鉴赏 |
鉴藏宝玺 | 八征耄念之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宝笈三编 |
鉴藏宝玺 | 静寄山庄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花草 | 杏花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工笔 | |
苔点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五册,页2271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05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一册,页327-328 |
研究性论着 | 邹一桂,江苏无锡人。字符褒,号小山,又号二知、让卿、乡森子。世宗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善工笔花卉,设色明净,为清初宫廷著名花卉画家。着有《小山画谱》、《小山诗集》。 设色杏花一株。老干盘曲,一分为二后,再挺而向上,纤枝上布满新蕊。此画构图非常简洁,画家描绘精细,苍老的树皮和大小不等的树瘤,皆用赭墨线条表现,洋红点染的杏花蕊,骄艳可人。画家除了名款,尚有长题一首。此外通幅满布十四首行书诗文,这是乾隆皇帝(1711-1799)在乾隆廿年(1755)命邹一桂画此东竺庵杏花后,三十七年间(1755-1791)陆续赏画有感所题。诗文中有对画家写生得精神的赞赏,也有对画家辞世后的追念。这些乾隆的题记和清内府鉴藏玺,已然成为中国书画经清代御府典藏过的明证。(张华芝)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