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朱耷 |
品名 | 小行楷黄庭经册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144.33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4×2122 |
尺寸(CM) | 23.99×17.96 |
作品数量 | 8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明朱耷小行楷黄庭经 册 |
分类 | 法书 |
作者 | 朱耷 |
书体 | 行楷书 |
数量 | 一册:八开(本幅七开十三幅,后副叶一开)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上有黄庭下关元。前有幽阙后命门。嘘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行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关门壮钥盖两扉。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田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闬之。神庐之中务修治。玄雍气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尫。横理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噏庐间以自偿。保守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老复壮。侠以幽阙流下竟。养子玉树不可杖。至道不烦无旁迕。灵台通天临中处。方寸之中至关下。玉房之中神门户。皆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灋海员。真人子丹当吾前。三阙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崘。绛宫重楼十二级。宫室之中五炁集。赤城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眇房中急。弃捐徭俗专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留心安宁。观志游神三奇灵。闲暇无事修太平。常存玉房神明达。时念太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神女谒。闬子精路可长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理无敢污。历观五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神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寂寞旷然口不言。恬憺无欲为德园。清净香洁玉女存。修德明达道之门。作徳优柔身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憺无为何思虑。羽翼以成正扶苏。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节。三五合炁要长一。谁与共之升日月。抱玉怀珠和子室。子能知之万事毕。子自有之持勿失。即得不死入金室。出月入日是吾道。天七地二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基养华采。服天顺地合藏精。九源之山何亭亭。中住真人可使令。内阳三神可长生。七日之五回相合。昆崘之性不迷误。蔽以紫宫丹城楼。侠以日月为明珠。万岁昭昭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持。迟内养三阴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旋玑悬珠环无端。迅牝金钥常完坚。载地玄天迫轧坤。象以四时赤如丹。前仰后卑各异门。送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苻开七门。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所致为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试说五藏各有方。心为国主五藏王。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守我神明光。昼日昭昭夜自守。渴自得饮饥自饱。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为气调且长。罗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酱。精候天地长生道。我神魂魄在中央。随鼻上下知肥香。立于玄雁含明堂。通我华精调阴阳。伏于玄门候天道。近在我身还自守。清净无为神留止。精气上下开分理。通利天地长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旋坐天门候阴阳。下于咙喉通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凉。立于明堂临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至灵根。阴阳列布如流星。肝气似环终无端。肺之为气三焦起。伏于天门候故道。清液醴泉通六府。随鼻上下开二耳。窥离天地存童子。调利精华发齿理。颜色润泽老不白。下于咙喉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入绛宫紫华色。隐在华盖通六合。专守精神传相呼。观我诸神辟除耶。脾神旋归与大家。藏养灵根不复枯。至于胃管通虚无。关塞命门侣玉都。寿专万岁将有余。脾中之神游中央。朝会五神和三光。上合天气及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通利血脉汗为浆。二神相得下玉英。上禀元气年益长。修护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张阴阳。伏于太阴藏其形。五藏为主肾最尊。出入二炁入黄庭。呼吸虚无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成。怳惚不见过清灵。恬澹无欲遂得生。坐于庐间观小童。旦夕存在神明光。出于无门入无。户服食玄炁养华根。还近七门饮太渊。通我喉咙过清灵。问予仙道与奇功。灵芝服食与玉英。头载白素距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善气还。大道荡荡心勿烦。被发行之可长存。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23.5×17 |
全幅 | 30×42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徐邦达 | 后副叶 | 甲戌(公元一九三四年)秋七月徐邦达记于于京寓 | 草书 | 八大山人早岁书曾学董华斋。中年弃去出入钟王无定法。此册书无尘俗。亦不规规于世。传右军榻本。笔致古秀。应为花甲前后之作。愔原无后二钤记。不知何时为伧父辈添此伪印。然真者自真。识者当不为累耳。友人携视辄书求正知音。甲戌(公元一九三四年)秋七月徐邦达记于于京寓。 |
印记: 孚尹、徐邦达印 |
|||||
签 | 徐邦达 | 封板 | 徐邦达 | 草书 | 八大山人书黄庭经。徐邦达。 |
印记: 孚尹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作者印记 | 可得神仙 |
收传印记 | 希希本 |
收传印记 | 蒙泉书屋珍藏金石书画之章 |
收传印记 | 京江午帝史氏珍藏 |
收传印记 | 苏门王氏珍藏 |
收传印记 | 傲徕山房 |
收传印记 | 宛心眼福 |
收传印记 | 鹭湄过眼 |
收传印记 | 文心审定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