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 作者 | 董其昌 |
| 品名 | 便面画册-秋山林亭图 |
| 朝代 | 明代 |
| 文件大小 | 17.99MB |
| 分辨率(DPI) | 300×300 |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 尺寸(CM) | 23.96×17.94 |
| 作品数量 | 1 |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 藏品类型 | 书法 |
| 品名 | 宋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 卷 Poem on the Hall of Wind and Pines |
| 分类 | 法书 |
| 作者 | 黄庭坚;Huang Tingjian |
| 书体 | 行书 |
| 数量 | 一卷 |
| 作品语文 | 汉文 |
| 释文 | 松风阁。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令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以上二字原倒置)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晖为我妍。野僧早(早字点去)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沈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 本幅 | 32.8×219.2 |
| 隔水一 | 33.6×13 |
| 隔水二 | 33.6×13 |
| 拖尾 | 32.1×408.3 |
质地
| 【质地位置】 | 【质地】 |
| 本幅 | 纸 |
| 隔水一 | 绢 |
| 隔水二 | 绢 |
| 拖尾 | 纸 |
题跋数据
|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 题跋 | 向冰 | 拖尾 | 嘉定壬申(公元一二一二年)重午后四日。寀林道人向冰敬跋。 | 行书 | 宣惠堂帖有涪翁所书宿鰕湖诗。后云。女奴辈皆鼾寐无为和墨者。故尽用一池淡墨。又尝在湖湘间用鸡毛笔。亦堪作字。盖前辈能书者。亦有时而乘兴。不择佳笔墨也。此松风阁诗乃晚年所作。笔墨虽不相副。岁久光采差退。然书灋具存。章章乎羲献父子之间。当有识者。嘉定壬申(公元一二一二年)重午后四日。寀林道人向冰敬跋。 |
| 印记: (不可辨) |
|||||
| 题跋 | 魏必复 | 拖尾 | 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致仕魏必复敬题 | 行书 | 筑阁依山月露清。檐牙轩豁拂云平。昔人大好吟诗处。听彻松风昼夜声。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致仕魏必复敬题。 |
| 题跋 | 李泂 | 拖尾 | 至治三年(公元一三二三年)季春廿有三日。监修国史长史李泂。奉皇姊大长公主教。拜手稽首敬书。 | 行书 | 东坡游惠州松风亭。一悟得熟歇处。涪翁于此亦云。相看不归卧僧毡。闻香击竹。同见如来。风鸣松耶。松鸣风耶。至治三年(公元一三二三年)季春廿有三日。监修国史长史李泂。奉皇姊大长公主教。拜手稽首敬书。 |
| 题跋 | 张珪 | 拖尾 | 中书平章政事张珪敬题 | 行书 | 阁上风来松有声。高人胷次洒然清。当时诗笔今犹在。抚卷重看眼倍明。中书平章政事张珪敬题。 |
| 题跋 | 王约 | 拖尾 | 集贤大学士王约谨题 | 行书 | 曾闻狂小子。恣意轻论量。浮云风扫去。千古说苏黄。集贤大学士王约谨题。 |
| 题跋 | 冯子振 | 拖尾 | 前集贤待制冯子振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 | 行书 | 大苏门下士。真不愧涪翁。前日长松阁。依然谡谡风。前集贤待制冯子振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 |
| 印记: 海栗 |
|||||
| 题跋 | 陈颢 | 拖尾 | 前集贤大学士陈颢敬题 | 行书 | 涪公词翰气横秋。自古如君能几个。高阁一诗四远闻。知音自有松风和。前集贤大学士陈颢敬题。 |
| 题跋 | 陈庭实 | 拖尾 | 儒学提举陈庭实载拜书 | 隶书 | 涪翁胸次海漫漫。兴在松风高阁间。苏子沈泉无复见。空余此老独跻攀。儒学提举陈庭实载拜书。 |
| 题跋 | 孛朮鲁翀 | 拖尾 | 中书右司员外郎孛朮鲁翀赋盥手书 | 行书 | 晨钟暮鼓镇囱囱。虫鸟春秋各自雄。何似道人高阁上。萧萧双耳听松风。中书右司员外郎孛朮鲁翀赋盥手书。 |
| 题跋 | 李源道 | 拖尾 | 翰林侍读学士李源道拜观 | 行书 | 黄太史书。自谓得江山之助。此诗与书皆其得意处。涪翁人品如此。诗什又如此。书法又如此。宜其为内家之珎玩也。翰林侍读学士李源道拜下观。 |
| 题跋 | 袁桷 | 拖尾 | 翰林直学士袁桷敬题 | 行书 | 谓松有风松不知。谓风入松风无形,声繇形始成。言六书者取焉。肇于无名。入于有名。万化之始。吾未始以妄听。松动风动。当于混沌以得之斯可矣。翰林直学士袁桷敬题。 |
| 题跋 | 邓文原 | 拖尾 | 集贤直学士邓文原敬题 | 行书 | 山雨溪云散墨痕。松风清坐息尘根。笔端悟得真三昧。便是如来不二门。集贤直学士邓文原敬题。 |
| 题跋 | 柳赞 | 拖尾 | 国子博士柳赞敬题 | 行书 | 豫章一再变。八体乃纯如。晚将鸡毛笔。大仿茧纸书。松风阁中作。羣玉排疏疏。至今元佑脚。清标能起予。国子博士柳赞敬题。 |
| 题跋 | 赵岩 | 拖尾 | 赵岩 | 行书 | 凉风高阁响钟笙。老墨犹思翠笏横。寄语分宁黄太史。何如紫极听秋声。赵岩。 |
| 印记: 鲁詹 |
|||||
| 题跋 | 杜禧 | 拖尾 |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杜禧敬题 | 行书 | 山谷黔南之后。诗文字画。尤为殊胜。盖为世之所珍惜也。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杜禧敬题。 |
| 印记: 杜禧右辅 |
|||||
| 题签 | 楷书 |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 | |||
印记资料
</【作品展示】
明董其昌便面画册册秋山林亭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 【印记类别】 | 【印记】 |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 鉴藏宝玺 | 石渠定鉴 |
| 鉴藏宝玺 | 宝笈重编 |
| 鉴藏宝玺 | 御书房鉴藏宝 |
| 收传印记 | 悦生 |
| 收传印记 | 似道 |
| 收传印记 | 秋壑 |
| 收传印记 | 长 |
| 收传印记 | 贾似道印(重二) |
| 收传印记 | 台州市防务抵当库记 |
| 收传印记 | 皇姊图书 |
| 收传印记 | 仇英 |
| 收传印记 | 十洲 |
| 收传印记 | 虚朗斋 |
| 收传印记 | 神奇(连珠印) |
| 收传印记 | 惠泉山樵 |
| 收传印记 | 平生真赏(重二) |
| 收传印记 | 项墨林父秘籍之印(重三。其一半印) |
| 收传印记 | 桃花源里人家(重一) |
| 收传印记 | 项元汴印(重一) |
| 收传印记 | 子京珍秘(重二) |
| 收传印记 | 项墨林鉴赏章(重二) |
| 收传印记 | 檇李 |
| 收传印记 | 墨林项季子章(重一) |
| 收传印记 | 项元汴氏审定真迹 |
| 收传印记 | 墨林子(重三) |
| 收传印记 | 墨林山人(重一) |
| 收传印记 | 项子京家珍藏 |
| 收传印记 | 项氏子京(重一) |
| 收传印记 | 田畴耕耨(重一) |
| 收传印记 | 子京所藏 |
| 收传印记 | 檇李项氏士家宝玩 |
| 收传印记 | 子孙世昌(重一) |
| 收传印记 | 楞严精舍(重一) |
| 收传印记 | 隐居放言 |
| 收传印记 | 宫保世家 |
| 收传印记 | 墨林堂(重一) |
| 收传印记 | 博雅堂宝玩印 |
| 收传印记 | 西畴耕耦 |
| 收传印记 | 退密(重二) |
| 收传印记 | 世外法宝 |
| 收传印记 | 合同(重五) |
| 收传印记 | 墨林砚癖 |
| 收传印记 | 有何不可 |
| 收传印记 | 懒叟斋 |
| 收传印记 | 鸳鸯湖长 |
| 收传印记 | 墨林外史(重一) |
| 收传印记 | 南华仙史 |
| 收传印记 | 物外玄赏 |
| 收传印记 | 子孙永保 |
| 收传印记 | 寄傲(重二) |
| 收传印记 | 墨林懒叟(重一) |
| 收传印记 | 蘧庐(重二) |
| 收传印记 | 山中净侣 |
| 收传印记 | 净因庵 |
| 收传印记 | 元汴之印 |
| 收传印记 | 神品(连珠印。重一) |
| 收传印记 | 子京父印 |
| 收传印记 | 若水轩 |
| 收传印记 | 酉(肖形印) |
| 收传印记 | 神游心赏 |
| 收传印记 | 项叔子(重一) |
| 收传印记 | 孙氏(重三。其一半印) |
| 收传印记 | 北平孙氏(重一) |
| 收传印记 | 式古堂(重十三) |
| 收传印记 | 卞氏令之 |
| 收传印记 | 仙客(重二) |
| 收传印记 | 卞永誉印(重三) |
| 收传印记 | 卞令之鉴定(重五) |
| 收传印记 | 式古堂书画印(重一) |
| 收传印记 | 令之 |
| 收传印记 | 安仪周家珍藏 |
| 收传印记 | 朝鲜人 |
| 收传印记 | 安岐之印 |
| 收传印记 | 仪周鉴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