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董其昌】《杂书册-阴符经》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网盘素材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董其昌
品名 杂书册-阴符经
朝代 明代
文件大小 72.06MB
分辨率(DPI) 300×300
像素大小 2122×2830
尺寸(CM) 17.96×23.96
创作时间 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
作品数量 4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格式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书法
品名 明董其昌杂书 册 阴符经
分类 法书
作者 董其昌
书体 行楷书
创作时间 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
数量 一幅
作品语文 汉文
释文 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天地之盗。三盗既冥。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运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万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致静性廉。天之致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吕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唐人有李八百产黄庭经图。宋赵千里有老姥授李筌阴符经图。据老姥云。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犹参同契之兼养性。神丹。阴阳。而注之者。各从所入也。人发杀机。即禅家所谓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易之龙战。孔之克已。其揆一也。但下语有夷险耳。老姥以丹书符叩杖端。坐□筌口中。令筌跪而吞之。曰天地相保。亦即产经之类。丙寅(公元一六二六年)六月十八日书。其昌。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6.7×30.6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印记数据【印记类别】【印记】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鉴藏宝玺石渠定鉴鉴藏宝玺宝笈重编鉴藏宝玺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鉴藏宝玺乐寿堂鉴藏宝鉴藏宝玺石渠宝笈收传印记仪周鉴赏收传印记仇氏家藏


参考数据

【类别】 【参考数据】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第五册,页2836-2838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115-117
参考书目 〈明董其昌杂书 册 阴符经〉,收入李玉珉、何炎泉、邱士华主编《妙合神离-董其昌书画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6.01),页188-193、391。

作品展示

杂书册-阴符经-

杂书册-阴符经-

杂书册-阴符经-

杂书册-阴符经-

杂书册-阴符经-

杂书册-阴符经-

杂书册-阴符经-

杂书册-阴符经-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