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王羲之 |
品名 | 三希堂法帖(二)册-晋王羲之七月都下二帖-2 |
朝代 | 东晋 |
文件大小 | 71.98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尺寸(CM) | 23.96×17.94 |
作品数量 | 4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法帖,墨拓 |
品名 | 清三希堂法帖(二) 册 晋王羲之七月都下二帖 |
分类 | 法帖 |
作者 | 王羲之 |
书体 | 草书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以上七月帖)。得都下九日书。见桓公当阳去月九日书。久当至洛。但运迟可忧耳。蔡公遂委笃。又加㿃下。日数十行。深可忧虑。得仁。(以下阙。祖廿六日问。疾更危笃。深可忧。)(以上都下帖)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全幅 | 32.1×40.4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文及 | 本幅 | 河南文及题 | 行书 | 是日子瞻送示。余得之于光禄官舍直龙图阁。河南文及题。 |
题跋 | 宋濂 | 本幅 | 洪武十九年(公元一三八六年)四月望日。金华宋濂谨识。 | 楷书 | 唐太宗宋太宗酷好右军书法。构得真迹。皆命近臣临刻上石。此帖首有褚遂良题。所谓拜观者。盖观此真而题识之。非石本也。石本可得。真迹不易见故耳。真迹流落人间。至宋东坡得之。送示文潞公子及。必是神宗以前事。想哲宗之时而题之者。各有绍兴小长印。绍兴钤印。又有陈氏半钤印及复卦等三小印。岂南渡时陈氏获此帖。高宗构得。乃装表二帖为轴。钤印而珍藏之。俞紫芝临修稧帖及真迹石本。皆后人附之耳。其次第如此。洪武十九年(公元一三八六年)四月望日。金华宋濂谨识。 |
印记: 宋濂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乾隆御题 | 行书 | 二帖皆见淳化阁帖第七卷。今乃得见真迹。行笔流逸中含古澹。信神物也。董香光深斥王着之谬。今以墨本相较。乃知此翁为书家董狐耳。乾隆御题。 |
印记: 干、隆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收传印记 | 绍兴(重一) |
收传印记 | 震卦(半印) |
收传印记 | 明昌宝玩 |
收传印记 | 秘府 |
收传印记 | 御府宝绘 |
收传印记 | 项子京家珍藏 |
收传印记 | 项墨林鉴赏章 |
收传印记 | (另一半印不识)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黄杰先生遗赠文物目录,页172 |
收藏着录 | 林志钧,〈三希堂帖考〉,《帖考》,(台北:华正书局,1985年),页209-210 |
【作品展示】
清三希堂法帖(二)册晋王羲之七月都下二帖-
清三希堂法帖(二)册晋王羲之七月都下二帖-
清三希堂法帖(二)册晋王羲之七月都下二帖-
清三希堂法帖(二)册晋王羲之七月都下二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