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吴镇 |
品名 | 墨竹谱册-吴镇书苏轼题文同画竹记 |
朝代 | 元朝 |
文件大小 | 36.02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2×2120 |
尺寸(CM) | 23.97×17.94 |
创作时间 | 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 |
作品数量 | 2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元吴镇墨竹谱 册 吴镇书苏轼题文同画竹记 Transcription of Su Shi’s “Record on a Bamboo Painting by Wen Tong”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吴镇 |
书体 | 行书 |
创作时间 | 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东坡先生题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之起。鹘之落。少纵即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也。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畏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𣂪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以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韈。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洲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韈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也哉。余因而实之。答曰(点去)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归老焉。因以所书画篔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篔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二十韵。篔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篷。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川千顷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护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梅花道人为佛奴画竹谱。书此记于卷首。至正十年庚寅(1350)夏五月一日雨窗笔。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41.1×51.5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印记数据【印记类别】【印记】作者印记庚寅作者印记梅花盦(重一)作者印记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鉴藏宝玺石渠宝笈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鉴藏宝玺石渠定鉴鉴藏宝玺宝笈重编鉴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收传印记寄敖收传印记墨林秘玩收传印记神品收传印记项元汴印收传印记项子京家珍藏收传印记衣园审定收传印记双清鉴赏珍藏收传印记檇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收传印记宋荦审定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第二册,页997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六),第四册,页12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二册,页126-133 |
参考书目 | 1.何传馨,〈元吴镇书苏轼题文同画竹记〉,收入何传馨编,《书法之美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2年五月初版一刷),页87-88。 |
【作品展示】
元吴镇墨竹谱册吴镇书苏轼题文同画竹记-
元吴镇墨竹谱册吴镇书苏轼题文同画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