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王澍 |
品名 | 书积书岩帖(五十五)册-临苏轼宸奎阁碑款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143.97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尺寸(CM) | 23.96×17.94 |
创作时间 | 清世宗雍正五年十二月(1728) |
作品数量 | 8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五十五) 册 临苏轼宸奎阁碑款 |
分类 | 法书 |
作者 | 王澍 |
书体 | 行楷书 |
创作时间 | 清世宗雍正五年十二月(1728)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宸奎阁碑。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事臣苏轼。皇佑中。有诏庐山僧怀琏往京师十方净因禅院。召对化成殿。问佛法大意。奏对称旨。赐号大觉禅师。是时北方之为佛者。皆留于名相。囿于因果。以故士之聪明超轶者 皆鄙其言。诋为蛮夷下俚之说。琏独指其妙与孔老合者。其言文而真。其行峻而通。故一时士大夫喜从之游。遇休沐日。琏未盥漱。而户外之屦满矣 。 仁宗皇 帝以天纵之能。不由师传。自然得道。与琏问答。亲书颂诗以赐之。凡若干篇至 和中。上书乞归老山中 。上曰。山即如二体也。将安归乎。不许。治平中。再乞。坚甚。英宗皇帝留之不可。琏既渡江。少留于金山。西湖遂归老于四明之阿 育王山广利寺。四明之人。相与建大阁。藏所赐颂诗榜之曰。宸奎时京师始建宝 文阁。诏取其副本藏焉。琏归山二 十有三年。年八十有二臣出守杭州。其徒使来告曰。宸奎阁未有铭。君逮事昭陵。而与吾师游最旧。其可以辞。臣谨案古之人君号知佛者。必曰汉明。梁武。其徒盖常以借口。而绘其像于壁者。汉明以察 为明。而梁武以弱为仁。皆缘名失实。去佛远甚。恭惟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未尝广度僧尼。崇侈寺庙。干戈斧质。未尝有所私贷。而升遐之日。天下归仁焉。 此所谓得佛心。去者。古今一人而已。琏虽以出世法度人。而持律严甚。上尝赐 以龙脑钵盂。琏对使者焚之。曰。吾法以坏色衣。以瓦铁食。此钵非法。使者归奏。上嘉叹久之。铭曰。巍巍仁皇。体合自然。神曜得道。非有师传。维道人琏。 逍遥自在。禅律并行。不相留碍。于穆颂诗。我既其文。惟佛与佛。乃究其真。咨尔东南。山君海王。时节来朝。以谨其藏。雍正五年岁在丁未冬十有二月端五(公元一七二八年一月)。良常王澍临于凤光桥东恒斋。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22.2×11.7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第四册,页2166-2167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22 |
【作品展示】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五十五)册临苏轼宸奎阁碑款-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五十五)册临苏轼宸奎阁碑款-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五十五)册临苏轼宸奎阁碑款-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五十五)册临苏轼宸奎阁碑款-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五十五)册临苏轼宸奎阁碑款-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五十五)册临苏轼宸奎阁碑款-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五十五)册临苏轼宸奎阁碑款-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五十五)册临苏轼宸奎阁碑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