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周家楣】《二月十日函》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网盘下载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周家楣
品名 二月十日函
朝代 清代
文件大小 108.22MB
分辨率(DPI) 300×300
像素大小 2832×2123
尺寸(CM) 23.97×17.97
作品数量 6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格式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书法
品名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分类 法书
作者 周家楣
书体 行草书
数量 五笺
作品语文 汉文
释文 自送归旗。焂忽三年。不谓时局一变。竟至于此。先闻西河之痛。何以为堪。欲为词以慰解。而转恐增悲。及至惊悉年伯母大人大故时。正荣锡已颁。海内称羡。诚为哀荣千古。而我哥纯孝性成。呼抢迫切可知。嗣又闻嫂夫人之变。复于素启中知令妹之逝。天之厄吾哥者至此。果何意耶。国家多事。相与为缘。此中息息相关之机运。会之所极。若有适然凑合者。然惟国惟家。攸赖惟公。尚乞节哀自至。以慰在天之灵。待他日旋转乾坤。尚有人焉。可以为善国也。弟自我哥言。于势愈孤而差愈苦。当道本己格不相入。苦心苦口莫或知之听之。无何而有三月特谕。犹以弟为必不可去。无何而有七月特谕。则弟三品官居然首列。盖蓄意固已久矣。其时弟正断弦。因时事亟十五日假满即出。即奉此谕。自是荔秋慧吟相继去位。而弟独以守土之责。当军事之际无从言去。虽不关外事。而在户部。则饷事与焉。此情形即无他失必不可。又大罪之折乃冢宰徐主稿。原拟请停矣再议。被新进□之切责。谓此奏上。则名败矣。于是仍改请救台湾。联衔尚书侍郎以至小九卿三十余人。其他或联或单。皆论应战。甚至以合肥为可杀。杏荪为应杀。惟伯王克王叔平燮臣四人俱在书房联衔一奏。讲官恽次远单衔一奏。与弟所指略同。自是至今人命不知凡几。饷项不知凡几。□目下却有照津谕五条。议和之说成否。尚无确音。而日本又藉朝鲜之事生心。乘机思逞。派金权来京请面递国书。其使在津不谒合肥。吴清卿续燕甫到津相劳不与理。夜郎自大必不易了。为日本助焰之。巴夏礼却于日前病殇。少一助之臂者。要之此时即了。元气已难再复。洋债借至二千万。户库之□止存七百八十余万。以后在地方则防务与焉。至今日始得常调通政。望新尹到此。庶可息肩。相机引退矣。至于法事之误。从前我哥及弟百方开导。始得宝海赴津。议其之三条。当道不知甘苦。以为彼之所请。如此不愿允也。其时即谓将来必做不到。此不信也。其后法既变卦。始由合肥立津议之五条。虽不及三条。尚可收拾。乃群焉非之。波澜突起。以至于战。中间弟向醇邸切言之。谓此番一发难收。力量一尽。将来欲自强而不能。其时命总理大臣。日日进内备召见。无如弟一人执言之。鲜有同声者。遂至节一错过。直至弟开去差使。后遇会议。谕各联衔或专衔陈所见。弟之所见无人可与联衔。遂专陈。料彼审己似日用日少。涸可立待。奈何。我公分手时。相与叹息。早知不可为。而未知事之竟至于此也。千言万语说不能尽。姑率臆略陈。俟归去一棹相访。再与倒箧倾筐。从容言之耳。前年顺天奇灾。蒙鼎力捐助。感刻莫名。我哥存总署之账房已经叔平借去。留函属为代寄。今始寄阅。木器家具。先经张樵野借用。樵野出京交弟处借用。闻仲复京兆初八日起程北上。由运河约须三月抄到京。弟已借广绍彭旧居暂住。各家具仍暂借用。出京时当安置妥贴也。寄呈素幛一悬。并属辛亥值年。余石生自办。公幛由渠交金吏部转寄。专肃布唁孝思。千万珍重。弟期家楣再陈。二月十日。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18.9×22.3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印记数据【印记类别】【印记】收传印记岫庐鉴藏


作品展示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清周家楣二月十日函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