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 | 龙学孙公春秋经解 |
書名 |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 |
编著者 | 清納蘭成德編 |
出版时间 | 清康熙 |
图书类型 | 刻本 |
册数 | 8冊(下载编辑合并成1册) |
页数 | 466 |
文件大小 | 62.3MB |
四部分类 | 經部/叢編 |
序跋 | 經解序 (清)徐乾學序 時間:康熙十有九年庚申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康熙十有九年庚申日講官起居注左春坊左賛善兼翰林院撿討崑山徐乾學謹序”。;2:經解總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十二年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康熙十二年夏五月賜進士出身納蘭成德謹序”。;3:子夏易傳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仲春納蘭成德容若序”。;4:三衢劉氏易數鈎隱圖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5:易數鈎隱圖序 (宋)劉牧撰 附註:序首原題“三衢劉牧撰”。;6:同州王氏易學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三月納蘭成德容若序”。;7:易學序 (宋)王湜序 附註:序末原題“同州王湜序”。;8:周易集傳序 ;9:朱氏漢上易傳并易圖叢說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10:崇仁吳氏易璇璣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春納蘭成德序”。;1易璇璣序 (宋)吳沆序 時間:紹興十六年 附註:序末原題“紹興十六年夏五月撫州布衣臣吳沆謹序”。;12:周易義海撮要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13:周易義海撮要序 (宋)李衡書 時間:紹興庚辰 附註:序末原題“紹興庚辰十一月辛巳江都李衡彥平遂安雙清堂書”。;14:易小傳序 (宋)沈該撰 附註:序首原題“特進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沈該”。;15:趙氏復齋易說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16:復齋易說跋 (宋)喻仲可書 時間:嘉定辛巳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嘉定辛巳五月朔門人喻仲可敬書”。;17:復齋易說跋 (宋)許興裔識 時間:嘉定辛巳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嘉定辛巳六月望莆陽許興裔謹識”。;18:易傳序 (宋)王宗傳述 附註:序末原題“王宗傳謹述”。;19:童溪易傳序 (宋)林焞序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儒林郎知衢州開化縣主管勸農公事林焞炳叔序”。;20:谷水林氏易禆傳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端月納蘭成德容若序”。;2易禆傳序 (宋)林至序 附註:序末原題“谷水林至序”。後附至正十四年陳泰識語。;22:吳氏易圖說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二月納蘭成德容若序”。;23:周易啓蒙通釋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24:易學啓蒙通釋序 (宋)雲臺真逸(朱熹)記 時間:淳熙丙午 附註:序末原題“淳熙丙午莫春既望雲臺真逸手記”,朱熹號雲臺真逸。;25:易學啓蒙通釋熊跋 (元)熊禾跋 時間:壬辰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壬辰仲夏望日後學武夷熊禾跋”。;26:易學啓蒙通釋跋 (元)劉涇跋 時間:至元壬辰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至元壬辰季夏劉涇楫之謹跋”。;27:周易玩辭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28:周易玩辭序 (元)虞集書 附註:序末原題“後學虞集謹書”。;29:周易玩辭序 (元)徐之祥書 時間:大德丁未 附註:序末原題“大德丁未孟秋冷掾徐之祥拜手謹書”。;30:周易玩辭序 (元)馬端臨書 時間:大德丁未 附註:序末原題“大德丁未菊月後學馬端臨謹書”。;3周易玩辭序 (宋)項安世述 時間:宋慶元四年歲次戊午 附註:序末原題“宋慶元四年歲次戊午秋九月己未江陵項安世述”。;32:周易玩辭跋 (宋)樂章書 時間:嘉定辛未歲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嘉定辛未歲閏二月中澣江陵後學樂章書”。;33:東谷鄭先生易翼傳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34:鄭東谷易翼傳序 (宋)鄭汝諧序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古栝鄭汝諧序”。;35:鄭東谷易翼傳後序 (宋)鄭如撰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是歲仲夏朔旦男朝請大夫福建路轉運判官如敬刻於漕司之澄清堂”。;36:鄭東谷易翼傳後序 (元)陶孫書 時間:大德丁未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大德丁未九日曾孫承事郎江西等處儒學提舉陶孫謹書於儒學公宇之存聖閣”。;37:三易備遺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38:三易備遺林序 (宋)林千之序 時間:癸巳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癸巳臘月朔林千之能一序”。;39:三易備遺葛序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40:三易備遺序 (宋)朱元昇序 時間:咸淳庚午 附註:序末原題“咸淳庚午冬至朱元昇序”。;4三易備遺跋 (宋)朱士立誌 時間:元貞乙未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元貞乙未立春日男士立百拜謹誌”。;42:丙子學易編節本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陽月納蘭成德容若序”。;43:丙子學易編序 (宋)李心傳序 時間:嘉定九年歲次丙子 附註:序末原題“嘉定九年歲次丙子春三月甲申陵陽李心傳謹序”。;44:丙子學易編高斯得跋 (宋)高斯得識 時間:淳祐八年 附註:跋尾原題“淳祐八年上巳日門下生臨卭高斯得謹識”。;45:易學啓蒙小傳序 (宋)稅與權序 時間:淳祐戊申 附註:序末原題“淳祐戊申中元日巴郡稅與權序”。;46:易學啓蒙小傳跋 (宋)史子翬跋 時間:淳祐八年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淳祐八年八月二日丹稜史子翬謹跋”。;47:水村易鏡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夏五月納蘭成德容若序”。;48:水村易鏡敘 (宋)林光世書 時間:淳祐辛亥 附註:敘末原題“淳祐辛亥仲秋逸民莆田水村螘蝨臣林光世書”。;49:文公易說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陽月納蘭成德容若序”。;50:朱文易說跋 (宋)朱鑑識 時間:淳祐壬子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淳祐壬子王春正月朔適孫朝請大夫主管紹興府千秋鴻禧觀朱鑑謹識”。;5王巽卿大易緝說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52:大易緝說序 (元)程文海書 時間:大德七年 附註:序末原題“大德七年良月朔廣平程文海書”。;53:大易緝說序 (元)王履序 時間:大德辛丑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大德辛丑日長至昌元王履序”。;54:緝說後序 (元)李琳書 時間:延祐三年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延祐三年十一月望日前進士長沙李琳書”。;55:趙氏易敘叢書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56:周易輯聞序 (宋)趙汝楳敘 附註:序末原題“汴水趙汝楳敘”。;57:易雅序 (宋)趙汝楳敘 附註:序末原題“汴水趙汝楳敘”。;58:筮宗序 (宋)趙汝楳敘 附註:序末原題“汴水趙汝楳敘”。;59:董氏易傳義附錄序 (宋)董楷序 時間:咸淳丙寅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咸淳丙寅後學天台董楷謹序”,後附董楷識語。;60:易傳序 (宋)程頤序 時間:有宋元符二年己卯 附註:序末原題“有宋元符二年己卯正月庚申河南程頤正叔謹序”。版心題“董氏易傳序”。;6董氏周易程朱氏說序 附註:僅存首葉。;62:學易記序 (元)李簡序 時間:中統建元庚申 附註:序末原題“中統建元庚申秋七月望日信都李簡序”。;63:題讀易私言 (清)納蘭成德識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夏五月納蘭成德容若識”。;64:周易集說序 (宋)俞琰序 時間:元貞丙申 附註:序末原題“元貞丙申五月六日林屋山人俞琰玉吾叟序”。;65:俞氏易集說題辭 (元)孟湻序 時間:至大庚戌 附註:題辭末原題“至大庚戌冬資善大夫漢東孟湻序”。“湻”爲“淳”之諱。;66:俞氏易集說題辭 (元)王都中序 時間:至大庚戌 附註:題辭末原題“至大庚戌冬至日通議大夫江淮等處泉貨太監王都中謹序”。;67:俞氏易集說題辭 (元)李克寬書 時間:至治壬戌 附註:題辭末原題“至治壬戌春中順大夫簽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李克寬書於吳江驛”。;68:俞氏易集說題辭 (元)白珽序 時間:皇慶元年 附註:題辭末原題“皇慶元年春將仕郎江浙等處儒學副提舉白珽序”。;69:俞氏易集說題辭 (元)張瑛題 時間:皇慶二年 附註:題辭末原題“皇慶二年七月十又三日平江路儒學教授張瑛題”。;70:俞氏易集說題辭 (元)顏堯煥書 時間:至治二年 附註:題辭末原題“至治二年春里人顏堯煥書”。;7俞氏易集說題辭 (元)楊載序 時間:至治壬戌 附註:題辭末原題“至治壬戌冬浦城楊載序”。;72:俞氏易集說題辭 (元)黃溍序 時間:泰定元年 附註:題辭末原題“泰定元年十月甲子金華黃溍序”。;73:俞氏易集說題辭 (元)干文傳序 時間:至正六年 附註:題辭末原題“至正六年七月十又二日嘉議大夫禮部尚書致仕干文傳序”。;74:石澗俞氏周易集說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二月納蘭成德容若序”。;75:俞石澗周易集說後序 (元)俞琰誌 時間:皇慶癸丑 附註:跋尾原題“皇慶癸丑四月十四日石澗俞琰玉吾叟誌”。;76:胡一桂易本義附錄纂註啓蒙翼傳合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陽月納蘭成德容若序”。;77:周易啓蒙翼傳序 (元)胡一桂序 時間:皇慶癸丑歲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皇慶癸丑歲一陽來復之日新安後學胡一桂庭芳父序”。;78:周易本義通釋序 (元)胡炳文序 時間:延祐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延祐丙辰春新安後學胡炳文仲虎父序”。;79:周易本義集成附錄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80:周易本義集成序 (明)熊良輔序 時間:至治壬戌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至治壬戌五月辛卯南昌後學鄉貢進士熊良輔任重謹序”。;8周易本義集成序 (元)陳櫸書 時間:至治二年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至治二年六月望日盱江陳櫸孟實父書”。;82:鄱陽董氏周易會通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二月納蘭成德容若序”。;83:周易經傳集程朱解附錄纂註序 (元)董真卿自序 時間:天曆初元蒼龍戊辰 附註:序末原題“天曆初元蒼龍戊辰天開之月陽復後十日庚辰後學鄱陽董真卿季真父自序于審安書室”。後附元元統二年董僎識語。;84:雷思齊二種易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陽月納蘭成德容若序”。;85:空山先生易圖通變序 (元)張宗演序 時間:至元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至元丙辰嗣天師簡齋張宗演序”。;86:空山先生易圖通變序 (元)揭傒斯書 時間:至順三年 附註:序末原題“至順三年三月揭傒斯書”。;87:空山先生易圖通變序 (元)吳全節序 時間:至順三年歲在壬申 附註:序末原題“至順三年歲在壬申六月旦日吳全節序”。;88:空山先生易圖通變序 (元)雷思齊序 時間:大元大德庚子 附註:序末原題“大元大德庚子九月臨川道士雷思齊齊賢序”。;89:易象圖說序 (元)黃鎮成序 時間:至正丁酉 附註:序末原題“至正丁酉秋七月昭武紫雲山人黃鎮成謹序”。;90:易象圖說序 (元)張理書 時間:至正二十有四年青龍甲辰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至正二十有四年青龍甲辰三月上巳日清江後學張理書於三山之艮所”。;9周易參義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92:易參義敘 (元)梁寅敘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敘末原題“臨江後進生梁寅敘”。;93:合訂大易集義粹言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春二月後學成德謹序”。成德即納蘭成德。;94:書古文訓序 (宋)薛季宣撰 附註:序首原題“永嘉薛季宣”。;95:三山拙齋林先生尚書全解序 (宋)林之奇撰 附註:序首原題“左宣教郎祕書正字兼權中書舍人林之奇少穎撰”。;96:林氏尚書解序 (宋)林畊書 時間:淳祐庚戌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淳祐庚戌夏五嗣孝孫迪功郎衡州州學教授兼石鼓書院山長畊謹書”。;97:林氏尚書解序 (宋)鄧均書 時間:淳祐十年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淳祐十年七月既望後學盱江鄧均拜手書於湖南漕司湘山觀”。;98:程泰之禹貢圖論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陽月納蘭成德容若序”。;99:程尚書禹貢論圖敘 (宋)彭椿年序 時間:淳熙辛丑 附註:序末原題“淳熙辛丑孟春既望承議郎提舉福建路市舶彭椿年序”。;100:禹貢後論序 (宋)程大昌序 附註:序末原題“臣程大昌謹序”。;10禹貢山川地理圖跋 (宋)陳應行跋 時間:淳熙辛丑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淳熙辛丑上元後五日迪功郎充泉州州學教授陳應行謹跋”。;102:程尚書禹貢論序 (宋)程大昌敘 時間:淳熙四年 附註:序末原題“淳熙四年六月朝請大夫權尚書刑部侍郎兼侍講臣程大昌謹敘”。;103:跋禹貢論後 (明)歸有光識 附註:跋尾原題“崑山歸有光識”。;104:新昌黃氏尚書說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105:時氏增修東萊書說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106:增修東萊先生書說序 (宋)時瀾書 時間:開禧丁卯 附註:序末原題“開禧丁卯十有一月日南至門人金華時瀾書”。;107:王魯齋書疑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108:書集傳或問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陽月納蘭成德容若序”。;109:書集傳或問陳大猷序 (宋)陳大猷書 附註:序末原題“陳大猷謹書”。;110:杏溪傅氏禹貢集解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11杏溪傅氏禹貢集解序 (宋)喬行簡序 附註:序末原題“東陽喬行簡壽朋序”。;112:尚書序 (宋)胡士行編 附註:序首原題“前臨江軍軍學教授廬陵胡士行編”。;113:尚書序 (宋)金履祥序 附註:序末原題“婺州金履祥序”。;114:尚書表注序 ;115:梅浦王氏天與尚書纂傳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116:尚書纂傳序 (宋)劉辰翁書 時間:橫艾執徐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橫艾執徐之二月廬陵劉辰翁書”。;117:尚書纂傳序 (元)劉坦述 時間:丙戌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丙戌暮春友人劉坦謹述”。;118:尚書纂傳序 (元)彭應龍書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友人彭應龍翼夫敬書”;119:尚書纂傳序 (元)王振題 時間:至大元年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至大元年三月朔嗣子王振百拜謹題”。;120:尚書纂傳序 (元)王天與識 時間:戊子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戊子春仲吉之安成後學王天與謹識”。;12尚書纂後序 (元)崔君舉書 時間:戊子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戊子長至日友人崔君舉謹書”。;122:書集傳序 (宋)蔡沈序 時間:嘉定己巳 附註:序末原題“嘉定己巳三月既望武夷蔡沈序”。;123:書蔡氏傳輯錄纂註序 (元)董鼎序 時間:至大戊申 附註:序末原題“至大戊申十二月己未後學鄱陽董鼎謹序”。;124:今文尚書纂言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125:書蔡傳旁通序 (元)陳師凱序 時間:至治元年歲次辛酉 附註:序末原題“至治元年歲次辛酉四月六日後學東匯澤陳師凱序”。;126:尚書序 附註:版心題“尚書句解序”。;127:書集傳序 (宋)蔡沉序 時間:嘉定己巳 附註:序末原題“嘉定己巳三月既望武夷蔡沉序”。;128:書纂疏序 (元)陳櫟書 時間:泰定四年丁卯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泰定四年丁卯正月望日後學新安陳櫟謹書”。;129:尚書通考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130:尚書通考敘意 (元)黃鎮成識 時間:天曆三年歲名上章敦牂 附註:敘末原題“天曆三年歲名上章敦牂月旅太蔟日得壬子後學昭武黃鎮成謹識”。;13讀書管見序 ;132:定正洪範集說序 (元)胡一中序 時間:至正甲午 附註:末原題“會稽胡一中序”。;133:定正洪範前序 (元)貢師泰序 時間:至正二十年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至正二十年閏五月二十有六日宣城貢師泰序”,並刻有“貢氏/泰甫”、“貢師/泰印”印二方。;134:定正洪範集說序 (元)胡一中序 時間:至正甲午 附註:序末原題“至正甲午春會稽胡一中序”。;135:定正洪範集說後序 (元)陳顯曾書 時間:至正廿又四禩甲辰歲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至正廿又四禩甲辰歲春三月稧日毗陵陳顯曾書”,並刻有“恩/□/軒”、“景/忠”、“陳印/顯曾”印三方。;136:毛詩指說熊克跋 (宋)熊克記 時間:乾道壬辰 附註:跋尾原題“乾道壬辰三月十九日建安熊克記”。;137:毛詩指說納蘭成德跋 (清)納蘭成德跋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跋尾原題“康熙丙辰三月納蘭成德容若跋”。;138:詩圖總序 ;139:毛詩名物解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孟夏納蘭成德容若序”。;140:張氏詩說跋 (清)納蘭成德跋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跋尾原題“康熙丙辰二月納蘭成德容若跋”。;14王魯齋詩疑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142:詩傳遺說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143:詩傳遺說朱鑑跋 (宋)朱鑑識 時間:端平乙未 附註:跋尾原題“端平乙未五月朔孫承議郎權知興國軍兼管內勸農營田事節制屯戍軍馬鑑百拜謹識”。;144:詩補傳序 (宋)逸齋(范處義)序 附註:序末原題“逸齋序”。范處義號逸齋。;145:詩集傳名物鈔序 (元)吳師道序 時間:至元重紀之五年歲在己卯 附註:序末原題“至元重紀之五年歲在己卯六月戊子朔友生吳師道序”。;146:朱孟章詩疑問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147:詩經疑問序 (元)劉錦文識 時間:至正丁亥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峕至正丁亥蒲節建安書林劉錦文叔簡因書以識卷末云”。;148:孫泰山春秋尊王發微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149:春秋皇網論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陽月納蘭成德容若序”。;150:劉公是春秋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15春秋權衡序 (清)朱彝尊序 時間:康熙甲寅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康熙甲寅十月後學秀水朱彝尊序”。;152:春秋權衡序 ;153:涪陵崔氏春秋本例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丙辰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丙辰納蘭成德容若序”。;154:西疇居士春秋本例序 ;155:春秋經筌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二月納蘭成德容若序”。;156:春秋經筌序 (宋)趙鵬飛撰 附註:序首原題“左綿趙鵬飛企明”。;157:春秋經筌序 (宋)青陽夢炎序 時間:咸淳壬申 附註:名稱據版心題。序末原題“咸淳壬申陽月朔後學石泉青陽夢炎序”。;158:葉石林春秋傳序 (清)納蘭成德序 時間:康熙丁巳 附註:序末原題“康熙丁巳納蘭成德容若序”。;159:石林先生春秋傳序 |
铭文/刻印 | 幟先;蔣天一 《子夏易傳》卷二葉十七版心下鐫“天一”。;宜生;鄧世維 《子夏易傳》卷二葉十五版心下鐫“世維”。;季奉生 《紫巖居士易傳》卷七葉二十八版心下鐫“奉生”。;王允高;王子庚;楊天爵 《易小傳》卷六上葉二十五版心下鐫“天爵”。;茆召卿 《周易本義通釋》卷三葉一版心下鐫“召卿”。;張仲;吳子仁 《周易本義通釋》卷二葉九十二版心下鐫“子仁”。;張進文 《易小傳》卷五上葉二十三版心下鐫“進文”。;張茂;陳君;王玉;朱士;王方;君仲;李左;鄭孔加 《周易本義通釋》卷一葉三十五版心下鐫“孔加”。;繆用;繆以;鄧弘;周聖西 《王耕野先生讀書管見》卷上葉八版心下鐫“圣西”。;王斐明;季生;甘善長 《尚書詳解》卷十葉五版心下鐫“善長”。;巨甫;包習先 《增修東萊書說》卷九葉四版心下鐫“習先”。;焦景霞;繆孔亮 《子夏易傳》卷一葉二十一版心下鐫“孔亮”。;陶冶;王相臣 《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說》卷六葉十一版心下鐫“王相”。《三山拙齋林先生尚書全解》卷七葉九版心下鐫“相臣”。;范震生 《三易備遺》卷三葉十一版心下鐫“震生”。;陳元;潘平矦 《筮宗》葉九版心下鐫“潘平”。《李迃仲黃實夫毛詩集解》卷一葉四十五版心下鐫“平侯”。;周文啟 《周易本義附錄纂註》卷七葉十七版心下鐫“文啟”。;穆君侯 序跋37葉五版心下鐫“穆君”,葉六版心下鐫“君侯”。;陳子能 《橫渠先生易說》卷一葉十三版心下鐫“子能”。;蔣荣;潘玉;刘大超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九葉十三版心下鐫“大超”。;李立 《周易參義》卷一葉五版心下鐫“君立”,卷二葉十九版心下鐫“李君立”。;陳心甫 《橫渠先生易說》卷一葉二版心下鐫“心甫”。;孫禎之 《周易輯聞》卷三葉四十三版心下鐫“孫貞之”。;洪甫;王順;君靜;卜奇;卜升;方惟;周子正 《學易記圖》葉五版心下鐫“子正”。;王文;王弘卿;関召 《易學》卷一葉一版心下鐫“関君召”。;國甫;陳;陳君矦;卜文;栢子林 《周易本義附錄纂註》卷一葉一版心下鐫“子林”。;栢臣;葛君宣 《三易備遺》卷二葉二十四版心下鐫“君宣”,《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六十九葉三版心下鐫“葛宣”。;李公;王子荣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葉二十三版心下鐫“子荣”。;范哲生;楊中;孟仙;劉景超;劉順之;繆臣;仲明;談元茂 《紫巖居士易傳》卷三葉五版心下鐫“元茂”。;甘公御 《易小傳》卷四上葉二十四版心下鐫“公御”。;用周;王尔荣;朱天又 《紫巖居士易傳》卷六葉五版心下鐫“天又”。;繆虞臣;伯良;繆尔;談欽;甘生玉 《東巖周禮訂義》卷七十二葉十六版心下鐫“生玉”。;茆召;繆文安;甘典;陳章 《三山拙齋林先生尚書全解》卷三十六葉七版心下鐫“章”。;張昇;徐世;張達;邒士;鄧漢;高宇 《周易易海撮要》卷七葉二十三版心下鐫“高宇臣”。;王盛;周用 《東巖周禮訂義》卷五十七葉十五版心下鐫“君用”。;邒芃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七十五葉一版心下鐫“芃生”。;蔣任 《東巖周禮訂義》卷六十九葉五版心下鐫“蔣任臣”。;祁生;蔣太;王倫;王枚;子秀;刘和;周仲;鄧宣;鄧國;王尔吉 《周易本義集成》圖葉十六版心下鐫“尔吉”。;栢六吉 《漢上易傳》卷五葉三十七版心下鐫“六吉”。;鄧德;望之;張錫;子元;栢正;王云;張奇;鄧佩;鄧甘;穆旺;公裔;懷中;王綏吉;刘林;邵文;邵敬先;子銓;于亮臣;刘荣;哲士;張玉;楊立本 《周易義海撮要》卷三葉三十一版心下鐫“立本”。;尔后;沈芳欣 《周易義海撮要》卷四葉三十一版心下鐫“芳欣”。;顧子壽;劉太;鄧尹;鄧士譽;劉全 《春秋尊王發微》卷三葉一版心下鐫“劉全甫”,《周易叢說》卷一葉十七版心下鐫“全甫”。;貞生;王伯;王君盛;顧明;徐盛;王公;蔣逢太 《周易叢說》葉十五版心下鐫“逢太”。;姚重士 《周易義海撮要》卷四葉三十五版心下鐫“重士”。;王韵 《周易義海撮要》卷一葉三十三版心下鐫“王”。;君仁;雍堯之 《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說》卷一葉二十七版心下鐫“雍堯”,《易雅》葉四十三版心下鐫“堯之”。;玉明;玉;玉宣;刘公一 《讀尚書綱領》葉七版心下鐫“公一”。;孔仁;君明;穎涵;玉公;公昇;尔仁;甘翰伯;允相;王維周;王尔極;楊英;尚達宣 《漢上易傳》卷八葉五版心下鐫“達宣”。;公巳;文裕;張永;王会;森玉;云生;森豫;邒玉;敘九;啓洲;受亭;句公;受廷;習候;王言 《四書辨疑》卷九葉七版心下鐫“公言”。;茆德卿 《紫巖居士易傳》卷六葉三十三版心下鐫“德卿”。;劉廷;繆亮;張文;公玉;尔太;彬生;刘良公 《俞氏易集說》卷六葉二十三版心下鐫“良公”。《書纂言》卷一葉三十版心下鐫“刘良”。;方尔英 《易學啓蒙小傳》葉三版心下鐫“尔英”。;甘信;甘崑;金佩卿 《東谷鄭先生易翼傳》卷一葉五版心下鐫“金佩”。;甘世明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五十八葉六版心下鐫“世明”。;甘子貞;王安公 《童溪王先生易傳》卷三葉十一版心下鐫“安公”。《童溪王先生易傳》卷七葉十五版心下鐫“王安”。;周開先;鄧子珍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七十八葉十三版心下鐫“子珍”,《童溪王先生易傳》卷六葉十一版心下鐫“鄧珍”。;陶善;周行生 《洪範圖書宗旨》葉一版心下鐫“行生”。《復齋易說》卷五葉九版心下鐫“周行”。;鄧順;甘君;高元;甘寅;鄧甫卿 《童溪王先生易傳》卷二十八葉五版心下鐫“鄧輔卿”。;甘琪;林九占 《易禆傳》葉十六版心下鐫“九占”。;鄧懋卿;劉圣公 《俞氏易集說》卷一葉二十八版心下鐫“劉圣”,《俞氏易集說》卷十葉二十六版心下鐫“圣公”。;高珩;鄧;陳尔工;甘生;范茂 《童溪王先生易傳》卷十七葉五版心下鐫“子茂”,卷二十七葉十五版心下鐫“范子茂”。;繆以公;周開;玉成;尔玉;王君任;丁山;鄧吉;鄧珏;鄧文;鄧永;坤玉;甘玉;鄧茂 《童溪王先生易傳》卷二十四葉二十一版心下鐫“鄧茂卿”。;王粲;甘孚;王至公 《童溪王先生易傳》卷四葉三版心下鐫“至公”。;邒格 《童溪王先生易傳》卷六葉十三版心下鐫“格生”。;甘慧 《大學纂疏》葉三版心下鐫“甘慧生”,葉十三版心下鐫“甘惠生”。;邒憲生 《東谷鄭先生易翼傳》卷上葉四十版心下鐫“憲生”。《禮記集說》卷五十一葉五版心下鐫“鄧憲”。;公止;鄧玉林 《復齋易說》卷一葉五版心下鐫“玉林”。;梁生;范質生;曹尔公 《橫渠先生易說》卷一葉三十一版心下鐫“尔公”。《春秋提綱》卷八葉八版心下鐫“曹尔”。;王玉文 《三易備遺》卷二葉二版心下鐫“玉文”。;任臣;邒明;劉和;王憲;繆天渠 《漢上易傳》卷一葉十九版心下鐫“天渠”。;甘祿;吳天;趙尔祚 《漢上易傳》卷七葉十版心下鐫“尔祚”。;劉林;鄧尔仁;王茂林;鄧南溪;甘信孚;丁華甫 《東谷鄭先生易翼傳》卷上葉五十四版心下鐫“華甫”。;繆天;曾斌;邒漢卿;尚云;穆君旺;劉荣;邓宣;楊殿英 《周易玩辭》卷八葉十四版心下鐫“殿英”。;姚哲;周丹采;劉林甫;于順徵;徐貞;張公善 《童溪王先生易傳》卷十六葉九版心下鐫“公善”。;丁華;公止;陳君生 《橫渠先生易說》卷二葉十一版心下鐫“君生”。;蔣榮臣;謝君甫;君尽;六龍;周子;周世求 《橫渠先生易說》卷一葉五版心下鐫“世求”。;子厚;周子振 《易學啓蒙小傳》葉十九版心下鐫“子振”。;尔盛;修来;張君茂 《三易備遺》卷一葉十一版心下鐫“君茂”。;王子沾;卿矦;君正;陶季賢 《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說》卷二葉十二版心下鐫“季賢”。;范中;范;陶永;范玉生;陳子;呂子;陳和先;邵子仁;陶永錫 《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說》卷十二葉二版心下鐫“永錫”。;方惟獻;畢玉生 《易璇璣》卷下葉三版心下鐫“玉生”。;潘卿矦;劉之;以生;林之;曹洪 《周易輯聞》卷六葉九版心下鐫“曹洪甫”。;楊仲恒 《易學啓蒙小傳》葉一版心下鐫“仲恒”。;石貞;栢君麗 《春秋王霸列國世紀編》目錄版心下鐫“栢君”。《春秋集傳》卷九葉十六版心下鐫“栢麗”。;君德;呂年;徐彥;王仪公 《周易傳義附錄》卷十葉七版心下鐫“仪公”。;世洪;周允聖 《橫渠先生易說》卷二葉十五版心下鐫“允圣”。;李金生 《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說》卷一葉七版心下鐫“金生”。;鄧圣 《俞氏易集說》卷一葉五版心下鐫“鄧聖甫”。《春秋通說》卷三葉二十三版心下鐫“圣甫”。;陳三吉 《東巖周禮訂義》卷七十一葉十三版心下鐫“三吉”。;方子進;甘坤;甘銀;高祥;方汝;玉存;甘崑玉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八葉十五版心下鐫“甘昆玉”。;陳聚甫 《周易上下經說》葉二版心下鐫“聚甫”。《春秋左氏傳補注》卷三葉十一版心下鐫“陳聚”。;甘簡德;劉美城;王志公;吳觀卿 《詩補傳》卷九葉三版心下鐫“觀卿”。《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一葉九版心下鐫“吳觀”。;陶開卿 《東巖周禮訂義》卷四十一葉四版心下鐫“陶開”。;天池;陳望之;揚先;尔開;史弘 《大易象數鈎深圖》卷上葉十三版心下鐫“史子弘”。《大易象數鈎深圖》卷上葉十四版心下鐫“子弘”。;劉廷實;端子石 《易小傳》卷二上葉一版心下鐫“子石”。;元升;王允文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一葉二十三版心下鐫“允文”。;甘森玉;王和 《周易本義通釋》卷八葉九版心下鐫“和生”。;曾宗;周停;欽明;劉紀 《漢上易傳》卷九葉五版心下鐫“公紀”。《禮記集說》卷一百十二葉五版心下鐫“刘公紀”。;鄧士;談茂生 《周易義海撮要》卷七葉八版心下鐫“茂生”。《禮記集說》卷一百十四葉七版心下鐫“談茂”。;元沛;周子震;穆維伯;繆天衢;邵名之;楊中行;潘俊 《詩補傳》卷二十二葉十二版心下鐫“俊卿”。《論語通》卷五葉三十五版心下鐫“潘俊卿”。;漢臣;良甫;鄧闇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葉九版心下鐫“鄧闇生”。《俞氏易集說》卷三葉十一版心下鐫“闇生”。;王啔;甘簡;金祥 《詩本義》卷十四葉五版心下鐫“金祥卿”。;繆以公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葉十五版心下鐫“以功”。《詩補傳》卷一葉十六版心下鐫“繆以功”。;邒啓;啓如;上之;邵吉士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三葉三版心下鐫“吉士”。;金士玉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七十六葉十版心下鐫“士玉”。;邒廷;洪運;甘君宣;張公止;子云;穆坤;王貞;王林;邒玉舟;甘宣;子良;邵士;尔仲;甘世;永相;甘艮;陶士;周召;金士;聖啓;齊卿;際生;邒太;孔云;君善;邒臣;徐化之 《易璇璣》卷二葉九版心下鐫“化之”。;侯伯華 序跋17葉一版心下鐫“伯華”。;鄧子文 《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說》卷二葉二十一版心下鐫“子文”。;高養元;劉子荣;于順真;吳朋;生云;尔朋;談元;甘泉;尨伯;鄧存;談貞生;邵先;聚之;元哲;祁揚生;甘子琪;楊尔生 《漢上易傳》卷一葉九版心下鐫“尔生”。;元士;栢岳海 《橫渠先生易說》卷一葉十一版心下鐫“岳海”。;方;李奇;穆;甘分;子上;子耒;甘先;吳千;子相;吳正生 《三山拙齋林先生尚書全解》卷二十五葉二十七版心下鐫“正生”。;劉公;季文;士仁;天;王臣;貞卿;王后;王永;王屷;邵文先 《周易叢說》卷一葉三十五版心下鐫“文先”。;公佩;張志;周岱;鄧本立 《鬳齋考工記解》卷下葉四十一版心下鐫“本立”。;鄧齊;王云登 《漢上易傳》卷二葉十一版心下鐫“云登”。;憲公;周亭;林伯;李治 《春秋或問》卷三葉四版心下鐫“治”。;遠之;公衣;邵敬;祥生;世卿;王真修 《禮記集說》卷二十三葉十七版心下鐫“王貞修”。;王慎修;尔厚;陳憲章;邵國;栢功臣;張公化 《俞氏易集說》卷十葉五版心下鐫“公化”。;金重 《復齋易說》卷一葉七版心下鐫“金子重”。《書纂言》卷三葉四版心下鐫“子重”。;王真;穆選臣 《俞氏易集說》卷二葉六十一版心下鐫“選臣”。;甘奮彝 《東巖周禮訂義》卷六十七葉十四版心下鐫“奮彝”。;穆彩;邒卿;朋生;王如;楊廷;陳相;邒起;包生;甘明;鍾珍 《禮記集說》卷二十二葉三版心下鐫“鍾君珍”,卷四十葉八版心下鐫“鍾君”,《詩補傳》卷二葉一版心下鐫“君珍”。;周生;甘奇;邒楊;周連生 《則堂先生春秋集傳詳說》卷七葉十一版心下鐫“周連”。《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葉十一版心下鐫“連生”。;揚庭;甘林;觀夕;甘云;沈欣;包豹臣 《禮記集說》卷九十七葉六版心下鐫“包臣”。;邒羊;龍生;采生;德洪;陳吉;丁鉄山;子英;王弘卩;配生;周惟;惟周;仲希;繆君勝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七十二葉十一版心下鐫“君勝”。;蕃之;徐元昇;張君起 《子夏易傳》卷三葉九版心下鐫“君起”。;于子臣 《熊先生經說》卷三葉十一版心下鐫“于臣”,卷五葉十版心下鐫“子臣”。;于仲熙 《熊先生經說》卷五葉九版心下鐫“仲熙”。;張晉生 《子夏易傳》卷三葉三版心下鐫“晉生”。;君啓; |
图书来源 | 朱鼎煦舊藏 |
质量等级 | 三級乙等 |
损坏状况 | 第龍學孫公春秋經解1-8冊共龍學孫公春秋經解1-8冊 四級破損 列入計劃; |
书签目录 |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序 春秋經解自序 國史傳 後序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隱上第一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隱下第二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桓上第三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桓下第四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莊上第五 □□□公春秋經解莊下第六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閔公第七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僖公第八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文公第九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宣公第十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成公第十一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襄公第十二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昭公第十三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定公第十四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哀公第十五 春秋經解跋 |
【部分页面截图】
_龙学孙公春秋经解__
_龙学孙公春秋经解__
_龙学孙公春秋经解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