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禹之鼎 |
品名 | 拟赵千里山水图轴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18.0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448×4145 |
尺寸(CM) | 12.25×35.09 |
创作时间 | 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700)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清禹之鼎拟赵千里山水 轴 After Chao Po-chu’s Landscape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禹之鼎 |
创作时间 | 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700)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50.4×52.1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绢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禹之鼎 | 本幅 | 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隶书)。庚辰(公元一七00年)冬月。赵千里笔意。广陵禹之鼎漫拟。(行楷书)。 | 隶书 | |
印记: 慎斋禹之鼎印、广陵涛上渔人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宝笈三编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山水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瀑布 | |
次要主题 | 山水 | 云 | |
次要主题 | 树木 | 竹 | |
其他主题 | 花草 | 桃花 | |
其他主题 | 走兽 | 鹿 | 两只 |
次要主题 | 花草 | 藤萝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文玩(琴棋书画) | 琴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桥 | |
次要主题 | 建筑 | 亭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水榭 | |
次要主题 | 建筑 | 台阁 | |
次要主题 | 树木 | 松 | |
次要主题 | 人物 | 官员(臣) | 官员 |
次要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士人 |
其他主题 | 树木 | ||
其他主题 | 花草 | 花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童仆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石磴、栈道 | 石磴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溪涧、湍泉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工笔 | |
皴法 | |
苔点 | |
人物衣纹描法(匀称线条)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五册,页2206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95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册,页229-230 |
内容简介(中文) | 禹之鼎,生于世祖顺治四(公元一六四七)年,死年不详,康熙四十八(公元一七0九)年尚在世。江苏江都人,字上吉,号慎斋。康熙间以供奉任职内廷画院。擅长画故实人物,而白描和写真人物,山水画也颇堪观赏。本幅云涌于群山之间,亭台错落,亭中高士谈道,桥上琴童,小径花鹿,松竹花木,生意盎然。加以石青石绿敷染山丘,气氛有如一派人间仙境。赵伯驹为南北宋之间的青绿山水画名家,后世颇多画家仿效。本幅重设色,轮廓处用泥金勾勒,这是典型的青绿法。 |
内容简介(英文) | Yu Chih-ting (style name Tzu-chi, sobriquet Shen-chai) was a native of Chiang-tu, Kiangsu. During the K’ang-hsi period (1662-1722) he served in the Imperial Painting Academy. Excelling in painting historical figures, figures done in plain outlines (pai-miao) , and portraits, he enjoyed great fame in his own period. Occasionally he painted landscapes which are also quite accomplished. Clouds waft through the mountains in which a number of pavilions are nestled. Scholars sit in a pavilion chatting, as a servant boy carries a ch’in across a bridge. Deer amble among the pines, bamboo, and other foliage. This is a scene full of vitality. The malachite and azurite Yu Chih-ting added to the mountain peaks make the entire landscape look like the realm of immortals. In this painting, the heavy coloration and use of gold for contour lines is a standard method of painting blue-and-green landscapes developed by Chao Po-chu, a famous painter of blue-and-green landscapes whom many artists imitated, including Yu Chih-ting. |
参考书目 | 1.王耀庭,〈清禹之鼎拟赵千里山水〉,收入王耀庭编,《青绿山水画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年七月初版一刷),页98。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