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翁方纲 |
品名 | 华山碑轴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18.04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990×3023 |
尺寸(CM) | 16.84×25.59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清翁方纲华山碑 轴 |
分类 | 法书 |
作者 | 翁方纲 |
书体 | 隶书;楷书;篆书 |
数量 | 一轴 |
释文 | (碑额)。西岳华山庙碑。(篆书)。(碑文)。周礼职方氏。河南山镇曰崋。谓之西岳。春秋传曰。山岳则配天。乾坤定位。山泽通气。云行雨施。既成万物。易之义也。祀典曰。日月星辰。所昭卬也。地理山川。所生殖也。功加于民。祀以报之。礼记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徧焉。自三五迭兴。其奉山川。或在天子。或在诸侯。是以唐虞畴咨四岳。五岁壹巡狩。皆以四时之中月。各省其方。亲至其山。柴祭燔燎。夏商则未闻所损益。周鉴于二代。十有二岁。王巡狩殷国。亦有事于方岳。祀以圭璧。乐奏六歌。高祖初兴。改秦淫祀。 太宗承□(循)。□(各)诏有司。其山川在诸侯者。以时祠之。 孝武皇帝修封禅之礼。思登假之道。巡省五岳。禋祀丰备。故立宫其下。宫曰集灵宫。壂曰存僊壂。门曰望僊门。 仲宗之世。重使使者持节祀焉。岁一祷而三祠。后不承前。至于亡新。寖用丘虚。讫今垣趾营兆犹存。建武之元。事举其中。礼从其省。但使二千石以岁时往祠。其有风旱。祷请祈求。靡不报应。自是以来。百有余年。有事西巡。辄过亨祭。然其所立碑石。刻纪时事。文字摩灭。莫能存识。延熹四年七月甲子。弘农大守安国亭侯汝南袁逢。掌崋岳之主位。应古制修癈起顿。闵其若兹。深达和民事神之义。精通诚至礿祭之福。乃案经传所载。原本所由。铭勒斯石。垂之于后。其辞曰。岩岩西岳。峻极穹苍。奄有河朔。遂荒崋阳。触石兴云。雨我农桑。资粮品物。亦相瑶光。崇冠二州。古曰雝梁。冯于豳岐。文武克昌。天子展义。巡狩省方。玉帛之贽。礼与岱亢。六乐之变。舞以致康。在汉中叶。建设宇堂。山岳之守。是秩是望。侯惟安国。兼命斯章。尊修灵基。肃共坛场。明德惟馨。神歆其芳。遏禳凶札。揫敛吉祥。岁其有年。民说无疆。袁府君肃恭明神。易碑饰阙。会迁京兆尹。孙府君到。钦若嘉业。遵而成之。延熹八年四月廿九日甲子就。袁府君讳逢。字周阳。汝南女阳人。孙府君讳璆。字山陵。安平信都人。时令朱颉。字宣得。甘陵鄃人。丞张昉。字少游。河南京人。左尉唐佑。字君惠。河南密人。主者掾崋阴王苌。字德长。京兆尹勑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遣书佐新丰郭香察书。刻者颍川邯郸公修苏张。工郭君迁。(隶书)。(题记一)。大和四年十一月一日。令裴骨察御史里行李商卿华阴县(□□)。都团练判官监。十三日。张(□□)年九月(下缺)。大和五(下缺)支使兼监察御史崔知白(下缺)判官殿中御史内供奉御史大夫李德裕。兵部尚书成都尹兼剑南西川节度使捡挍。(题记二)。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兵部侍郎李德裕。大和三年八月十六日□浙西观察使捡挍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拜判官监察御史崔知白。支使监察御史崔瑨。巡官协律郎王式。(题记三)。□(元)丰乙丑岁戊寅月癸丑奉议郎知华州军州事王子文□旨设醮于□□岳祠。庚戌入内内侍省内侍殿头郝随奉命躬诣致祭俱七日罢。壬子入内内侍省内侍殿头元易简出使泾原。朝谒会于斋宫。子文题。(楷书)。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81×100 |
全幅 | 363×142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翁方纲 | 本幅 | 乾隆五十四年(公元一七八九年)夏五月廿八日 | 楷书 | 乾隆五十四年(公元一七八九年)夏五月廿八日。北平翁方纲以关中王山史本及金寿门双钩宋商邱本。合四明范氏天一阁本手搨题记。 |
印记: 翁方纲印、覃溪 |
|||||
题跋 | 翁方纲 | 本幅 | 嘉庆庚午(一八一0年)春。 | 行书 | 予此本从四明本钩出。乾隆庚戌秋。辛楣携四明本来都。借留细对旬日。盖即全谢山所云整幅未剪之本。而其中间右边石裂泐失数十字。兹用王长垣。王山史诸本合补而成。是以辛楣跋不欲显言四明本。但称为天下第一也。四明本归印氏。又转入阮芸台中丞斋。嘉庆庚午(一八一0年)春。芸台持来吾斋覆对。去前廿年矣。 |
印记: 覃溪 |
|||||
题跋 | 江德量 | 本幅 | 隶书 | 乾隆己酉(公元一七八九年)十二月十九日。青浦王昶。钱塘吴锡麟。湘潭罗修源。长白铁保玉保柏山灋式善。仪征江德量。长洲钱棨。嘉兴钱楷。顺德张锦芳。同观于石墨书楼。德量记。 | |
印记: 江、德量、龝史、掌风纪之官、浮东外史、龝史印信 |
|||||
题跋 | 本幅 | 隶书 | 己酉(公元一七八九年)七夕吴县徐坚。南康谢启昆。东乡吴嵩梁。同观于南昌使院之苏斋。 | ||
题跋 | 钱大昕 | 本幅 | 嘉定钱大昕谨识 | 行楷书 | 乾隆庚戌(公元一七九0年)八月十有九日。于覃溪先生苏斋得见所模华山碑。神采完足。如见匡庐真面目。海内当以此为第一本矣。嘉定钱大昕谨识。 |
印记: 臣大昕、辛楣 |
|||||
题跋 | 边幅 | 行楷书 | 乾隆庚戌(公元一七九0年)秋仲桐乡陆费墀。江都罗聘。仪征江德量。长白玉保。嘉善周升桓同观。 | ||
题跋 | 桂馥 | 本幅 | 庚戌(公元一七九0年)二月。曲阜桂复记。 | 行书 | 此双钩天乙阁未剪本。即全谢山所见者。谢山有跋尾。载本雧。思之十年。今幸得见。尝醵金重刻以贻来世。庚戌(公元一七九0年)二月。曲阜桂复记。 |
印记: 桂馥之印 |
|||||
题跋 | 桂馥 | 边幅 | 桂复记 | 行书 | 曩在章邱得王孟津借华山碑札子。考其时即与郭允伯者。去年在历下见高西园填廓华山碑。谓之顷刻碑盖如顷刻花也。西园跋言作于扬州。不审所据谁氏本。然精神奕奕。宛如古搨。惜索直大昂。无力留之。对此尤使人怀想不能忘也。桂复记。 |
印记: 桂冬卉、渎井复民 |
|||||
题跋 | 朴齐家 | 边幅 |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九0年)庚戌八月。朝鲜内阁捡书。朴齐家书于苏斋之西窻下。 | 行书 | 余尝购日本传刻宇文周华山碑一本。分书波磔大异常品。此次恨不携来以配大雅之观耳。乾隆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九0年)庚戌八月。朝鲜内阁捡书。朴齐家书于苏斋之西窻下。 |
题跋 | 伊秉绶 | 本幅 | 嘉庆十年(一八0五年)人日。汀洲伊秉绶。获观于苏斋题记。 | 隶书 | 嘉庆十年(一八0五年)人日。汀洲伊秉绶。获观于苏斋题记。 |
印记: 墨卿、伊秉绶印 |
|||||
题跋 | 顾莼 | 边幅 | 楷书 | 嘉庆己巳(一八0九年)冬。十一月三日。扬州阮元。宜黄洪占铨。吴县顾莼。宜黄谢阶树。钱唐屠倬。同观于苏斋。后九日。复以芸台中丞重刻本同观。 | |
印记: 顾莼之印、南雅顾莼、翰林制诰、玉玲珑馆 |
|||||
题跋 | 孔昭虔 | 边幅 | 昭虔书 | 隶书 | 嘉庆丙子(一八一六年)季春新城陈用光。长乐梁章巨。曲阜孔昭虔。候官李彦章。献县戈宝树同观。昭虔书。 |
印记: 孔昭虔印、荃溪 |
|||||
题跋 | 梁章巨 | 边幅 | 行书 | 道光丁未(一八四七年)初秋七十三叟梁章巨重观并题。距前题已三十年矣。时王山史本已归余箧。附记于此。男恭辰侍观。 | |
印记: 梁章巨印、退庵、茞林审定 |
|||||
签 | 包首 | 翁方纲华山碑。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作者印记 | 覃溪 |
作者印记 | 覃溪 |
作者印记 | 覃溪 |
作者印记 | 覃溪 |
作者印记 | 翁方纲 |
作者印记 | 翁方纲 |
作者印记 | 翁方纲印 |
作者印记 | 翁方纲印 |
作者印记 | 翁方纲印 |
作者印记 | 苏斋(白文) |
作者印记 | 苏斋(朱文) |
作者印记 | 方纲临本(重一) |
作者印记 | 苏米斋 |
作者印记 | 宝苏室 |
作者印记 | 宫詹学士(重一) |
作者印记 | 文渊阁直阁事(重一) |
收传印记 | 绣衣执法大印 |
收传印记 | 小蓬莱阁(重一) |
收传印记 | 叶志诜 |
收传印记 | 东卿过眼 |
作者印记 | 大雅 |
收传印记 | 敬叔珍赏 |
收传印记 | 一印不识 |
作者印记 | 提督江西学政关防 |
作者印记 | 太华夜碧闻清钟 |
作者印记 | 永宝用 |
作者印记 | 正三 |
作者印记 | 石墨书楼 |
作者印记 | 苏斋金石文 |
作者印记 | 晋观堂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