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马和之 |
品名 | 宋高宗书兰亭叙马和之补图卷 |
朝代 | 南宋 |
文件大小 | 98.84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7672×1864 |
尺寸(CM) | 149.62×15.78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书法 |
品名 |
宋高宗书兰亭叙马和之补图 卷 Gaozong of Song’s Transcription of a Preface to the Orchid Pavilion with an Illustration by Ma Hezhi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马和之;赵构 |
书体 | 行书 |
数量 | 一卷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稧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蹔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毎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绍兴庚申修稧日书。余素敕马和之绘图。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隔水一 | 17.3 |
书幅 | 54.4×163 |
隔水二 | 17 |
画幅 | 59.6×70 |
裱纸 | 59×25 |
隔水三 | 17.7 |
拖尾 | 59×172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书幅 | 纸 |
画幅 | 绢 |
裱纸 | 纸 |
拖尾 | 纸 |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题跋 张栻 裱纸 楷书 淳熙四年暮春三日入朝。太上皇帝赐宴德寿宫。出御书禊帖。令臣等纵观。臣等荷叨明盛之世。滥以文墨编摩。且得获观宸翰。龙鸾翔舞。神奕飞越。臣等草莽寒微。滥叨圣眷。庆幸无己。奉旨署名于后。尚书左仆射臣陈俊卿。尚书右仆射臣虞允文。知阁臣张抡。宣谟阁学士臣杨万里。右文殿修撰臣张栻等恭纪。 题跋 虞集 拖尾 隶书 奎章学士雍虞集敬观于敕熙书堂。 印记:
白生 题跋 揭傒斯 拖尾 楷书 翰林学士揭傒斯观记。 印记:
揭傒斯印 题跋 冯子振 拖尾 行书 前集贤待制冯子振观。 题跋 陈颢 拖尾 篆书 集贤大学士陈颢敬观。(篆书)。集贤学士兼枢密院判张晏拜观于东阁之集贤堂中。(楷书)。 题跋 邓文原 拖尾 皇庆二年春三月之望。巴西邓文原书。 行书 思陵锐意学书。多历年所。故其楷法清逸。行草浑成。无不臻妙。予尝阅其翰墨志云。魏晋以来。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并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取舍。至若禊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恣(应为姿)态横生。莫造其原。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此即展禊帖为大书者。诚观笔法点画。不独得其形似。直入右军骨髓。是虽天纵之资。亦由学力所致耳。更命马和之图流觞曲水于后。亦一朝胜事也。书画兼绝。实为希世之宝。予得获观。谨识于后。皇庆二年春三月之望。巴西邓文原书。 题跋 鲜于枢 拖尾 草书 至元一年正月廿有五日。鲜于枢同余杭盛元仁。三衢郑君举观于困学斋之水轩。时将赴淛东。仆夫束担以雨少留。 印记:
鲜鱼、困学斋 题跋 黄凤羽 拖尾 成化十有九年秋仲八日伯民居土黄凤羽书 草书 晋人为书。每能经丈一字。方寸千言。盖其胸中自得全牛。故或大或小。皆有游刃之地。若宋高宗书。虽特起。南(当为然之误)而其所造诣。实返晋人。及观所书禊帖。与右军高致。无异相当。其运笔之时。意合手从。亦不自知有今昔大小之间。故能得其神趣之妙。使第以形骸索诸古人。恶足以及是哉。卷后余素。更敕马和之补图。和之钱唐人。谱称其人物山水笔法飘逸。务去华藻。自成一家。高孝两朝。深重其画。今观此图。信非虚语。而一时君臣于绘翰中作俊事乃尔。遂使千载陈迹。焕然一新。每一展玩。晋代风流。宛然在目。吁。神矣。大理夏公出示以怡悦老眼。濯瓮牖之凉飔。忆碧江之湍激。相与玩咏不已。因自念老景侵寻。亲朋沦落。兰亭貌异。南宋君臣。星宿光茫照回霄汉。梦寐亦所不睹得。不见其遗迹。而欣汴哉。遂书以识岁月。成化十有九年秋仲八日伯民居土黄凤羽书。 印记:
伯民居士、忍□仙人 题跋 夏时正 拖尾 楷书 南京大理卿致仕夏时正重装记。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太上皇帝御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作者印记 | 绍兴(重一) |
作者印记 | 御书(重一) |
作者印记 | (双龙) |
收传印记 | 内府图书(重一。内一半印) |
收传印记 | 德(重一。内一半印) |
收传印记 | 寿(重一。内一半印) |
收传印记 | 高启私印 |
收传印记 | 高季迪 |
收传印记 | 太宰陆全卿印 |
收传印记 | 水邨陆完审定真迹宝玩之印 |
收传印记 | 兰雪堂 |
收传印记 | 心远堂图书印(重五) |
收传印记 | 李霨 |
收传印记 | 李氏坦园 |
收传印记 | 丈夫会逢有知己 |
收传印记 | 世上悠悠安足论 |
收传印记 | 青宫太师 |
收传印记 | 世掌丝纶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经史‧故事 | 兰亭会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家具(屏风) | 坐垫、桌 |
其他主题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侍徒、童仆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文玩(琴棋书画) | 书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桥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竹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饮食器 | 酒杯、酒缸 |
其他主题 | 翎毛 | 鹅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溪涧、湍泉 | 湍泉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松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亭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文房用具 | 笔墨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工笔 | |
皴法 | |
人物衣纹描法(匀称线条)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52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一册,页281-284 |
【作品展示】

马和之 宋高宗书兰亭叙马和之补图卷

马和之 宋高宗书兰亭叙马和之补图卷

马和之 宋高宗书兰亭叙马和之补图卷

马和之 宋高宗书兰亭叙马和之补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