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周文矩 |
品名 | 缂丝御题周文矩大禹治水图轴 |
朝代 | 五代南唐 |
文件大小 | 18.02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463×4106 |
尺寸(CM) | 12.38×34.76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缂绣 |
品名 | 缂丝御题周文矩大禹治水图 轴 The Great Yu Bringing the Rampaging Waters under Control |
分类 | 丝绣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56.5×86 |
上诗塘 | 40.4×86 |
下诗塘 | 36.2×86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绢 |
上诗塘 | 绢 |
下诗塘 | 绢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摹织(绣)款 | 清高宗 | 上诗塘 | 乾隆丁酉仲夏月。御笔 | 行书 | 大禹治水图。广二尺七寸又十分寸之五。高四尺九寸。上下左右边幅。都似截去不全。故无作者及收藏家姓名印识。按宣和画谱。有晋顾恺之夏禹治水图。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有隋展子虔禹治水。及五代朱简章禹治水图。又王世贞弇州续集。有宋赵伯驹大禹治水图。而疑以为非千里所能办。似周文矩云云。夫既为割裂之余。无姓氏可考。则其为顾。为展。为周。为朱。为赵。不能以臆度。徒观其结构笔法。则内府本有恺之洛神图。子虔春游卷。皆较此幅为更古。简章迹未见。迄不可证。伯驹所作后赤壁图。较此幅笔实绵弱。诚有如弇州所云。则此幅或即文矩所为。未可知也。且与内府所弆文矩圣迹图笔意。亦有相仿者。至于三峡砥柱之雄壮。焚林烈峰之绸缪。架木撑铁。拽杵撞石。椎之□之析之撬之。剔之鬟之。导之奠之。众役并力。各极其致。而大禹则免收祇坐。躬持斧凿。共劳竭诚之意。如可想见。虚空金神。遂有驱鬼怪。轰雷掣电。以为之阴助其工。用奏地平天成之绩。信有非赵宋以下画工所能摹拟者。呜呼。微禹其鱼。功垂万禩。虽无图画。人孰不思则。况仰威仪而识胼胝。蒙敷奠而缅随刋。起敬起慕。又当何如。岂藉考姓氏。辨古今。以为企景者哉。乾隆丁酉仲夏月。御笔。(缂印二)。所宝惟贤。乾隆御笔。 |
摹织(绣)款 | 董诰 | 下诗塘 | 乾隆戊申新正月。臣董诰奉勅敬书 | 行书 | 御制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神禹敷土定九州岛岛。帝都之地冀州始。冀者近也距三河。其中大河巨擘是。导之虽曰由积石。意在寻源必于尾。禹贡导河积石。注家谓此为大禹治中国河施工之始。非积石即河源也。谨按圣祖御纂书经云。积石山在今河州北一百二十里。其西五十里。有积石关。唐置积石军于此。诸家多以此为小积石。别有大积石。其实即此积石。更无所谓大积石也。今河州近在甘肃境内。安得谓之河源。古人限于疆域。遂有此拘墟耳食之论耳。雍州九末继昆仑。于斯可识神禹旨。禹贡织皮一节。毛晃指南云。织皮上疑脱去厥篚二字。不然。则是史变文耳。至胡渭作禹贡锥指所云。不必远证。苐参以梁州之文。则此为错简明甚。其曰织皮。即熊罴狐狸织皮也。但文有详略耳。曰昆仑析支渠搜。犹西倾也。但国有多少耳。曰西戎即叙。犹言因桓是来也。但辞有同异耳。渭此言颇为畅晰。但予以为织皮二字。既系错简。安知昆仑数语。不亦有错简耶。昆仑之为河源。万古不易。渠搜析支。盖即河所经之国。至积石而入中国。乃始有黄河之名。如今所考定河源。出于青海外之阿勒坦噶达素。其所经之处。皆蒙古土番地名。均无汉字黄河之名也。此语继雍州之后。盖昆仑虽远。实为雍州外境。施功始中国之积石。寻源在西戎之昆仑。禹贡立言之旨。本自昭然。说经家何以见不及此。乘四载迹遍寰区。曾至否乎难穷纪。吴越春秋。载禹周行宇内。徊昆仑。察六扈。虽其事不见尚书正经。然吴越春秋。乃三代遗闻。安知四载之迹。不至昆仑耶。但世远迹湮。不可考耳。昆仑河源并产玉。大都早见简明语。叶向作河源诗及河源简明语。辨析甚详。考汉书张骞传。天子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考古图书。名河所出曰昆仑云云。汉武所定河源出昆仑。且多玉石。足为证。亦与尔雅之说合。前令阿弥达往穷河源。据奏旧称河源为鄂敦淖尔者。水绿色。其西南一水。名阿勒坦郭勒。有巨石独立。名阿勒坦噶达素。土崖黄赤色。上有天池。酿流百道。皆金色。实河之真源。西北流入鄂敦淖尔。黄色微淡。又东流千余里。至贵德堡。水始全黄。是河源皆土山无石。安得有玉云云。予河源诗按语。谓昆仑在今回部中。诸水皆东注蒲昌海。即盐泽水。入地伏流。至青海始出。则天池诸水皆是。汉书谓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即今之和阗。实产玉也。正与此合。此玉采自密勒塔山。密勒塔者。回语谓枪也。接和阗南境诸山。和阗玉。采之水中者。小而润泽。密勒塔所产。质较逊而多巨材。实皆于阗境。惟彼时无精通蒙古回部语之人。不能详绎耳。又毛晃指南云。西王母石室。近酒泉昆仑山。崔鸿十六国春秋云。张骏时。酒泉太守马岌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上有石室王母堂。俱为荒曶。盖西王母之称。尔雅但云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是西王母。乃地名。非人名。安有室与堂乎。考古终当以经语为据。盖河出昆仑。汉武所定。不为无据。若傅会武帝曾见西王母。此与后人以积石为河源。同为无稽之论耳。设曰积石即河源。是实拘墟耳食矣。汉武之言有见哉。昆仑产玉千古美。兹得密勒塔巨材。昆仑宛延干所迤。其高七尺博三尺。卓立如峰之峛崺。不中。去声。尊罍中图画。石渠古轴传治水。装潢边幅失姓名。顾展朱赵难率拟。内府所藏大禹治水图轴。边幅俱似裁去。故无作者姓名。按宣和画谱。有晋顾恺之夏禹治水图。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有隋展子虔。及五代朱简章禹治水图。又王世贞续集。有宋赵伯驹大禹治水图。而疑以为非千里能办。似周文矩云云。证之内府所藏恺之洛神图。子虔春游卷。伯驹后赤壁图。笔法俱不似。惟与所弆文矩圣迹图。有相仿者。其为文矩笔。亦未可知。以为粉本命玉人。宛见劬劳崇伯子。免收执斧同众工。诚感神明助力亹。高山以奠及大川。曰椎曰析曰剔酾。功垂万古德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作歌敬识神禹神。毛晃指南诚小耳。然而吾更有后言。是器致之以万里。攻用十年告蒇事。博大悠久称观止。一之为甚可再乎。曰惕曰惭胥在此。无服远德莫漫为。求珍玩物或致否。慎哉长言示奕禩。召伯训当熟读尔。予筹办西师。决机定策。克集大勋。自底定后。三十余年以来。抚绥安辑。整饬怀柔。无不备至。所以新疆各部之人。安乐爱戴。效顺输忱。一家臣仆。每岁春秋采玉。供役受赏。踊跃子来。绝无劳怨之状。获此巨珍。以传古王圣迹。非耳目华嚣之玩可比也。因即免其每岁春贡之玉。着为令典。以示体恤。后之人思艰图易。抚驭有方。征求勿事。慎守旅獒之训。以凝承大宝。庶不负予制器垂裕之深衷耳。乾隆戊申新正月。臣董诰奉勑敬书。(缂印二)。臣诰。敬书。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
鉴藏宝玺 | 重华宫宝 |
鉴藏宝玺 | 八征耄念之宝 |
鉴藏宝玺 | 太上皇帝之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重华宫鉴藏宝 |
鉴藏宝玺 | 石渠定鉴 |
鉴藏宝玺 | 宝笈重编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鉴赏 |
鉴藏宝玺 | 无逸斋精鉴玺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经史‧故事 | 大禹治水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溪涧、湍泉 | 溪涧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江河、湖海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瀑布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圣贤 | 大禹 |
其他主题 | 人物 | 工人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官员(臣) | |
其他主题 | 佛道人物 | 神、仙 | |
其他主题 | 佛道人物 | 鬼怪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松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竹 | |
其他主题 | 走兽 | 蛇.蜥蜴 | 蛇 |
其他主题 | 走兽 | 鹿 | |
其他主题 | 走兽 | 猪 | |
其他主题 | 走兽 | 猴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链锤、车锤、架锤、锤、凿、锄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旗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织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续编(重华宫),第三册,页1709 |
收藏着录 | 国立故宫博物院刺绣,图3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