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冷枚 |
品名 | 赏月图轴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18.03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612×3729 |
尺寸(CM) | 13.64×31.57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清冷枚赏月图轴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冷枚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19.8×61.2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绢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冷枚 | 东溟冷枚画 | 行楷书 | 东溟冷枚画。 | |
印记: 冷枚字吉臣、金门画史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山水 | 夜景(月景) | |
次要主题 | 器用 | 家具(屏风) | 家具(树根椅) |
其他主题 | 器用 | 饮食器 | 茶盘、茶杯 |
次要主题 | 花草 | 桂花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如意 | |
次要主题 | 器用 | 扇 | 障扇 |
主要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士人 |
次要主题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工笔 | |
写意 | |
界画 | |
人物衣纹描法(粗细线条)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22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三册,页219-220 |
内容简介(中文) | 冷枚,字吉臣,康熙(公元一六六二–一七二二)时宫廷画家,擅长画人物、山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正中,所以称中秋,是桂花盛开、飘香的季节,此时月光也最为明亮皎洁,是赏月最好时节。中秋赏月在唐代已是约定俗成的传统节日,有合家团圆赏月,也有三五好友相聚登楼赋诗,而此幅士人静坐独赏清辉明月,别有一番情趣。画中阴阳明暗的表现,是受到西洋光影技法的影响。 |
内容简介(英文) | Leng Mei was a famous court artist under the K’ang-hsi and Ch’ien-lung Emperors who specialized in figure and landscape painting with Western techniques.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lunar month represents the middle of autumn, and the full moon at its largest then is celebrated o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t is also the time when the fragrance of cassia blossoms waft about. As early as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viewing the mid-autumn moon was already an established tradition. A time for families to get together and view the moon, it was also when friends gathered at a high place to compose poetry. Here, a scholar quietly sits as he appreciates the moon. Leng’s use of shading for the figures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art. |
参考书目 | 1.谭怡令,〈清冷枚赏月图〉,《故宫文物月刊》,第6期(1983年9月),封底。 |
参考书目 | 何传馨,〈清冷枚赏月图轴〉,收入《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3.10),页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