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米芾】《宋四家真迹册-致景文隰公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网盘素材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米芾
品名 宋四家真迹册-致景文隰公尺牍
朝代 北宋
文件大小 17.99MB
分辨率(DPI) 300×300
像素大小 2831×2119
尺寸(CM) 23.96×17.94
作品数量 1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格式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书法
品名 宋四家真迹 册 宋米芾致景文隰公尺牍
Letter to Jingwen, Honorable Xi
分类 法书
作者 米芾
书体 草书
数量 一幅
作品语文 汉文
释文 芾箧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惊云。自李归黄氏者也。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余尊。其他不论帖。公亦尝见也。如许。即并驰上。研山明日归也。更乞一言。芾顿首再拜。景文隰公阁下。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8.8×41.9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题签 鲜于枢 本幅 行书 南宫天机笔妙。
印记:
伯几印章、鲜于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印记】
收传印记 司印(半印)
收传印记 邹之麐印
收传印记 陈定印
收传印记 鸿绪
收传印记 郭□虎真赏印
收传印记 俨斋秘玩

参考数据

【类别】 【参考数据】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重华宫),第三册,页1672-1676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146-151
收藏着录 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十一册,页40-63、193-195
参考书目 1.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年初版一刷),页242-243。
2.何传馨,〈宋四家真迹 册 宋米芾致景文隰公尺牍〉,收入林柏亭主编,《大观-北宋书画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6年初版一刷),页326-331。
3.何传馨,〈宋米芾致景文隰公尺牍〉,收入何传馨编,《书法之美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2年五月初版一刷),页74。
4.
5.何传馨,〈帝国的回忆 国立故宫博物院瑰宝赴法展专辑一 — 米芾致景文隰公尺牍〉,《故宫文物月刊》,第185期(1998年8月),页18-19。
6.何传馨,〈「天子之宝 —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展品系列(五) — 书法、图书文献〉,《故宫文物月刊》,第248期(2003年11月),页10。
内容简介(中文) 米芾(1051–1107),四十一岁前名黻,字符章,号襄阳漫仕、海岳外史等。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二十一岁以恩荫入京补为秘书省校书郎,年轻时宦游广东、桂林、长沙、杭州、扬州、润州等地,四十二岁任雍丘(河南)县令,后历官涟水军(江苏)使,知无为军(安徽)。徽宗(1101–1125在位)朝官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江苏),五十八岁卒于任上。他兼善诗文、书法、绘画,富收藏,精鉴别,与蔡襄(1012–1067)、苏轼(1036–1101)、黄庭坚(1045–1105)并称为北宋四大书家。元佑六年(1091)米芾四十一岁,在润州(江苏镇江),欲以几件书画文物向隰州(山西隰县)知州刘季孙(字景文)换王献之〈送梨帖〉,此信写给刘氏,提到「怀素帖」,及他人将归还的「研(砚)山」,都是交换的相关之物。(注)此幅行草书,幅前鲜于枢(1257–1302)题「南宫天机笔妙」,幅上有明内府稽察司半印,及明清名家藏印。米芾书法宗二王,特饶变化,用笔潇洒,刚健端庄中,有婀娜流丽之态,在信手挥洒的书信中,尤其可以欣赏到他超妙入神的书艺。(何传馨)
内容简介(中文) 米芾(公元一0五一-一一0七年),字符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吴人,世居太原,后徙襄阳,定居润州。芾书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于刚健端庄中,含婀娜流丽之态,苏轼称其书超迈入神。其书多行草,而皆从真草中来,故点画所至,深有意态。本幅手札系米芾书予其友刘季孙者。刘氏字景文,元佑六年除知隰州,七年到任月余即卒,是知此札当书于六年,时米芾四十一岁,正值书艺臻于化境之时,通幅笔致潇洒,结体俊迈。 本幅选自「宋四家真迹」册第十幅。
内容简介(中文) 米芾,襄阳(湖北襄樊)人。二十一岁以恩荫入京,补为秘书省校书郎。四十二岁任雍丘(河南)县令,后历官涟水军(江苏)使,知无为军(安徽)。徽宗朝官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江苏),五十八岁卒于任上。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于鉴别,长于行、草书,从临习古人中,取前人所长,尤其得力于王羲之(303-361)、王献之(344-388)父子,用笔俊迈,在刚健端庄中,而有婀娜流丽之态,当时人形容他书法「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本幅行书,是写给友人刘季孙(1033-1092)的一封信。刘氏字景文,是知名的鉴藏家,晚年受命担任隰州(今山西隰县)的知县,到任一个多月就去世了,可以推知这封信是在1092年写的。信中提到与刘氏交换古书画及文玩之事。当时米芾四十二岁,正值书艺达到精纯熟练,操纵自如的境地,笔锋随着点画位置的改变,灵敏的移动或扭转,在结笔处露出锐利的笔锋,有着轻松飘逸的感觉。最后第二行「芾顿首再拜」连续顿挫,极富韵律,最末一行改为钝锋,字大于前,像是全幅的高潮所在。(何传馨)
内容简介(英文)
内容简介(中文) 此札约书于1091年,系致友人刘季孙(933-1092),谈论书帖文玩交易之事。全帖虽然文字简短,却有明显的运笔与情绪的转换,在以行书为主的书写中,参入草书,丰富笔画的繁简与速度的变化。最后第二行「芾顿首再拜」五字连续顿挫,极富韵律,表现了洒脱不羁的个性。 米芾(1052-1108),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兼善诗文、绘画、书法,富收藏,精鉴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书家。(20061206)
内容简介(英文) Mi Fu, a native of Hsiang-yang (modern Hsiang-fan, Hupeh), was a poet, painter, and calligrapher with an important collection of art. He excelled at connoisseurship and became known along with Ts’ai Hsiang, Su Shih, and Huang T’ing-chien as one of the Four Masters of the Northern Sung in calligraphy. This letter was written around the year 1091 to his friend Liu Chi-sun (933-1092), who went by the style name Ching-wen. In it, Mi Fu discusses a transaction concerning calligraphy and objects of the scholar’s studio. Although the letter is quite short, it fully reveals transitions of brush movement and the calligrapher’s mood. In this work mostly done in running script are also elements of cursive script, with great variety in the complexity and speed of the brush strokes. For example, the five characters in the second line from the end at the left, reading “(Mi) Fu bows and calls again” is a continuous flow of rhythmic strokes that expresses Mi Fu’s free and unbridled spirit.(20061206)

作品展示

宋四家真迹册宋米芾致景文隰公尺牍
宋四家真迹册宋米芾致景文隰公尺牍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