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张路 |
品名 | 老子骑牛图轴 |
朝代 | 明朝 |
文件大小 | 18.01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813×3312 |
尺寸(CM) | 15.35×28.04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明张路画老子骑牛 轴 Lao-tzu Riding an Ox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张路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01.5×55.3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张路 | 本幅 | 平山 | 楷书 | |
印记: 张路印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太上皇帝之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干清宫鉴藏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秘殿珠林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秘殿新编 |
鉴藏宝玺 | 珠林复位 |
<colspan=”1″ class=”width2″>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人物 | 圣贤 | 老子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文玩(琴棋书画) | 书 |
其他主题 | 祥瑞 | 蝙蝠 | |
主要主题 | 走兽 | 牛 | |
主要主题 | 经史‧故事 | 老子出关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写意 | |
人物衣纹描法(粗细线条)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秘殿珠林续编(干清宫),页251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316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七册,页211-212 |
参考书目 | 1.〈明张路老子骑牛图〉,收入陈阶晋、赖毓芝主编,《追索浙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8年初版一刷),页185。 |
内容简介(中文) | 张路(约公元一四九0-一五六三年),号平山,河南祥符人。他曾为太学生,后来放弃仕途,而以画艺闻名。这幅画中劲利粗放的线条是承自浙派的画法。主题则是老子出关的故事。据说老子因感周代衰亡,决定西出函谷关。当时,守关的尹喜发现东方出现一片紫气,推测将有圣人到来。不久,骑着牛的老子果然出现了,并应尹喜的请求,写下《道德经》后才离开。这个故事因此在民间成为吉祥的象征。 张路的人物画,本是学吴伟的,但后人的批评,认为他祇能得到吴伟的力,而不能得到他雅秀高逸的趣味。这幅画衣纹用笔快速有力,但笔的转折处还相当从容,并不是一味粗野的画所能比拟。面部、手、书帙、牛眼等处,都用胶调赭,胶太重而变了色,稍微有点呆滞。 |
内容简介(中文) | 张路(约公元一四九0-一五六三年),号平山,河南祥符人。他曾为太学生,后来放弃仕途,而以画艺闻名。这幅画中劲利粗放的线条是承自浙派的画法。主题则是老子出关的故事。据说老子因感周代衰亡,决定西出函谷关。当时,守关的尹喜发现东方出现一片紫气,推测将有圣人到来。不久,骑着牛的老子果然出现了,并应尹喜的请求,写下《道德经》后才离开。这个故事因此在民间成为吉祥的象征。 |
内容简介(英文) | Chang Lu, sobriquet P’ing-shan, was a native of Hsiang-fu, Honan. Once a government student, he later abandoned pursuit of office, instead devoting himself to painting. The strong, coarse lines here derive from methods of the Che School. The subject deals with the story of Laotzu riding an ox through a pass. It is said that with the fall of the Chou dynasty, Laotzu decided to travel west through the Han Valley Pass. The Pass Commissioner, Yin-hsi, noticed a trail of vapor emanating from the east, deducing that a sage must be approaching. Not long after, Laotzu riding his ox indeed appeared and, at the request of Yin-hsi, wrote down his famous Tao-te ching, leaving afterwards. This story thus became associated with auspiciousness.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