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徐贲 |
品名 | 蜀山图轴 |
朝代 | 明朝 |
文件大小 | 18.0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480×4055 |
尺寸(CM) | 12.53×34.33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明徐贲蜀山图轴 Mt. Shu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徐贲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66.3×27.3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徐贲 | 本幅 | 斋房窅窕乱冥空。流云啼鸟路西东。薜萝烟杳青林入。菱荷雨满碧溪通。秾花芳月时时有。花月尊中长泛酒。蜀山苕水近相连。南风荡漾木兰船。闲陪钓侣芦洲外。偶值樵童松障前。樵童钓侣行相识。吴语蛮歌自朝夕。梦魂不解齐门竽。怀抱都随谢家屐。山中风景独君知。结邻谁肯作幽期。淮南桂树秋摇落。更为重吟招隐诗。吕山人自吴来访余蜀山中。登临燕赏。遂留数日。孤琴野艇。倏然告归。因画一纸以赠。并诗以道山居之乐。盖将以邀吾山人卜邻尔。噫。余今因画赋诗。君归而观此。必旋能因诗而念我山居也。栖霞憩月。当翘首以待。徐贲。 | 行楷书 | |
印记: 徐贲印、徐贲幼文、一印不可识 |
|||||
题跋 | 张羽 | 本幅 | 张羽 | 楷书 | 住近百花洲。群峰蘸碧流。山窗能几尺。容得许多秋。志学山人与余别甚久。一日访余上林。出示此图。因题其上。张羽。 |
印记: 来仪 |
|||||
题跋 | 宋克 | 本幅 | 宋克 | 楷书 | 洪武辛亥(1371)元夕。鹤瓢山房展观。宋克。 |
印记: 宋仲温印 |
|||||
题跋 | 张孝思 | 本幅 | 甲午懒逸张孝思藏观 | 行书 | 甲午懒逸张孝思藏观。 |
印记: 张则之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养心殿鉴藏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赏之宝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山水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瀑布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松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房舍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寒林.枯树 | 枯树 |
次要主题 | 山水 | 溪涧、湍泉 | 溪涧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写意 | |
皴法 | 披麻皴 |
苔点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上册,页649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271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六册,页21-22 |
内容简介(中文) | 徐贲(活动于公元十四世纪末),蜀人,居苏州,字幼文,号北郭生。洪武甲寅征起,累官河南布政。工诗善书,时称十才子之一。 徐贲居于蜀山,其友吕山人自吴来访,因写蜀山图以赠之并系以诗。画极雅澹,是士人本色。用笔于温婉中甚饶变化,不受一毫拘束,犹是元人面目。画中宋克题名,纪年洪武辛亥(一三七一),故此画之成,或在元季。 |
内容简介(英文) | Mt. Shu Hsu Pen (act. late 14th century) Ming Dynasty Hsu Pen (style name, Yu-wen; sobriquet, Pei-kuo-sheng) was a native of Szechwan who later moved to Soochow. He rose to become Provincial Governor of Honan in 1369. Excelling at painting and poetry, he was known as one of the “The Talents” of his day. Hsu Pen once lived at Mt. Shu, Chekiang. He executed a painting depicting Mt. Shu on the occasion of a visit from a friend, Lu Shan-jen, from Soochow. The work was further embellished with a poem. Executed in pale, elegant tones, the colors are those of a scholar’s breeding The brushwork is appealing and contains an infinite variety without a trace of restriction. The work displays many Yuan dynasty (1279-1368) stylistic features, and, although containing no date, the inscription by Sung K’o dated to 1371 may place the execution of the work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 |
参考书目 | 1.邱丽丽,《徐贲生平及三幅水墨画迹之研究》,中国文化学院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1986年。 |
参考书目 | 何炎泉、陈阶晋、陈韵如,〈明徐贲蜀山图轴〉,收入《明四大家特展-沈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4.01),页224-225、331。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