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鲜于枢 |
品名 | 大书二十字图轴 |
朝代 | 元朝 |
文件大小 | 18.0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116×2836 |
尺寸(CM) | 17.91×24.01 |
创作时间 | 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元鲜于枢大书二十字 轴 Twenty Characters in Large Script |
分类 | 法书 |
作者 | 鲜于枢;Xianyu Shu |
书体 | 草书 |
创作时间 | 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 |
数量 | 一轴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礼乐衣冠地。文章富贵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至元甲午(公元一二九四年)良月。北村市舶之赵翰林。以此四纸求余作大草书。久病目昏。不能对客。聊以应命。殊愧不工。他日再易。必又是病目时也。呵呵。鲜于枢。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32.8×141.5 |
诗塘 | 28×141.5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诗塘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赵孟頫 | 本幅 | 松雪识 | 行楷书 | 困学之书。妙入神品。仆所不及。然四幅不若合为一幅之为佳。爰使能者重装潢之。松雪识。 |
印记: 赵氏孟俯 |
|||||
题跋 | 陈敬宗 | 诗塘 | 翰林侍讲学士慈溪陈敬宗言 | 行书 | 此书有元鲜于太常之笔。赵松雪公家藏之物也。二公书皆师晋右军王逸少。初右军学繇书。池水尽墨。因得书名。而二公用功虽未然。必骎骎乎入王氏之门墙。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裕庵既识而藏之。可不宝诸。翰林侍讲学士慈溪陈敬宗言。 |
印记: 祭酒图书 |
|||||
题跋 | 聂大年 | 诗塘 | 临川聂大年 | 行书 | 书法盛于晋。至唐颜柳出。法度渐废。又至宋苏米出来。晋魏之风轨扫地矣。鲜于伯机与赵文敏同学书。而草有过文敏处。仆观此大书尤妙。兼观陈学士跋。为之汗出。临川聂大年。 |
印记: 聂氏大年、两典文衡 |
|||||
题跋 | 张弼 | 诗塘 | 东海张弼 | 草书 | 伯机之书。名彰千古。先辈陈聂二公已备言之矣。何待仆更为多喋。但以鄙见言之。皆真迹无疑。宗鲁先生求仆恶札题于其上。是即标瓦砾于珠林也。宁不赧颜。东海张弼。 |
印记: 张弼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收传印记 | 合同(重二) |
收传印记 | 征仲 |
收传印记 | 贡氏泰父 |
收传印记 | 东图父 |
收传印记 | 虞白生父 |
收传印记 | 安南奉使章记 |
收传印记 | 金珩之印 |
收传印记 | 衡山 |
收传印记 | 李氏佳中 |
收传印记 | 太朴 |
收传印记 | 山村居士 |
收传印记 | 詹景凤印 |
收传印记 | 真居 |
收传印记 | 紫芝生 |
收传印记 | 宋克私印 |
收传印记 | 昌裔 |
收传印记 | 元白父 |
鉴藏宝玺 | 御书房鉴藏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作者印记 | 鲜于 |
作者印记 | 困学斋 |
收传印记 | (二印漫漶不可辨)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1092-1093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9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