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于敏中】《摹兰亭八柱帖(六)册》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网盘下载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于敏中
品名 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朝代 清代
文件大小 395.97MB
分辨率(DPI) 300×300
像素大小 2834×2122
尺寸(CM) 23.99×17.96
作品数量 #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格式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书法
品名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 册
分类 法书
作者 于敏中;梁国治
书体 隶书;楷书;行楷书
数量 一册:二十一开(本幅二十一开二十一幅)
作品语文 汉文
释文 兰亭八柱帖。第六册。(隶书)。(小字注。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阙笔。)(楷书)。(第一则)王献之。四言诗并序。四言诗。王羲之为序。序行扵代。故不录。其诗文多不可全载。今各裁其佳句而题之。亦古人断章之义也。之如左。(小字注。按序内不录之不及其佳二字。原刻有阙笔。义原刻作羲。并仿董其昌临本补改。又之如左三字。董临夲所无。原刻有之今补。又之字上原刻亦阙。仍存之。)(第二则)王羲之。(小字注。自此已下一十一人兼有五言)。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代同流。乃携齐好。散怀一丘。(小字注。按此诗。春字有阙笔。今补。)(第三则)谢安。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慈玄执。寄教林丘。森森连岭。茫茫原畴。逈霄乎摸。凝泉散流。(小字注。按此诗。伊字畴字原刻有阙笔。今补。兹原刻作慈。今从董临本改。)(第四则)谢万。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玄崿吐润。霏霞成阴。(小字注。按此诗肆字岫字。原刻有阙笔今补。)(第五则)孙绰。春咏登台。亦有临流。懐彼代水。肃此良俦。修林阴沼。旋瀬萦丘。穿池激。涟滥觞舟。(小字注。按此诗。旋字原刻有阙笔。今补。瀬原作(氵柔页)依董临本改激字。下董临亦阙仍存之。)(第六则)徐丰之。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冥客。希风永叹(按此诗。冥字原刻有阙笔。今补。)(第七则)孙统。茫茫大造。万化齐轨。冈悟玄同。竞异标旨。平勃运摸。黄绮隐机。凡我仰希。期山期水。(小字注。按此诗。勃字原刻作(学力)。今从董临本改。)(第八则)王彬之。丹崖竦立。葩藻映林。渌水扬波。载浮载沉(小字注。按此诗。崖字。扬字。原刻有阙笔。今补。)(第九则)袁矫之。人亦有言。意得则欢。嘉宾既臻。相与游盘。微音迭咏。馥焉若兰。茍齐一致。遐想揭竿(小字注。按此诗人字。既字。臻字。若字。原刻俱有阙笔。今补。)(第十则)王凝之。庄浪濠津。巢步颖湄。冥心玄寄。千载同归。(小字注。按此诗。庄字。寄字。原刻俱有阙笔。今补。冥字原阙今从董临本增。但董作寄心玄冥。今考冯惟讷诗纪。原文作冥心玄寄。与原刻同。因从之。)(第十一则)王肃之。(小字注。按肃之二字原刻有阙笔。今补。)在昔睱日。味存林岭。今我斯游。神恬心静。(第十二则)王徽之。散怀山水。翛然忘羁。秀薄粲颖。踈松笼崖。游羽扇香。鳞跃清池。肆目寄心。欢冥二竒。(第十三则)王丰之(小字注。自此已下三人无五言。)肆盱岩岫。临泉濯趾。感兴鱼鸟。安兹幽跱。(小字注。按此诗肆字原刻有阙笔今补。)(第十四则)华茂。林荣其蔚。涧激其隈。沉沉轻觞。载欣其怀。(小字注。按此诗载字原刻有阙笔今补。)(第十五则)庾友。寄心城表。辽辽远迈。理感则一。冥心玄会。(小字注。按此诗寄心二字。原刻有阙笔。而第一字未阙处似驰。今从董临本改。又冥心二字亦有阙笔。今补。)(第十六则)五言诗序。孙兴公。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非以渟之则清。淆之则浊耶。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意兴。仰瞻羲唐既已远矣。近咏台向顾探。增怀于暧昧之中。思蓥拂之道。暮春之始。稧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澄湖万顷。乃席芳草。镜清流。□卉物。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扵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泱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二物哉。曜灵促辔。玄景西迈。乐与时过。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眀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良咏歌之有由。(小字注。文多不备载。其湏略如此。其诗亦裁。而掇之如四言焉。)(小字注。按序内古字。渟字。朝字。唐字。春之始至千寻十三字。流字和以二字。泱字。灵字。系字。原刻俱有阙笔。今补。又既字。澄字。醇字。原刻俱阙。今从董临本增。又悲子原刻作非。由字原刻作中。今从董改。又卉物上孙绰序有览字。原刻及董临本俱阙。因仍之。)(第十七则)王羲之(小字注。自此已下一十一人兼有四言)。仰眺望天际。俯盘渌水滨。寥朗无崖观。寓物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羣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小字注。按此诗功字原刻作切。今从董临本改。适我非新四字。原刻俱有阙笔。今补。)(第十八则)谢安。相与欣嘉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轾航。淳醪陶玄府。兀若逰羲唐。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小字注。按此诗相字。陶玄二字。若字。原刻有阙笔今补。又兀字原刻作允。今从董临本改。)(第十九则)谢万。玄冥卷阴旗。勾芒舒阳旌。灵液被九区。光风扇鳞荣。碧林辉英翠。红葩擢新茎。朔禽抚翰游。腾鳞跃清泠。(小字注。按此诗玄字。被字。红字。清泠二字。原刻有阙笔。今补。)(第二十则)孙绰。(小字注。按绰字原刻有阙笔。今补。)流风拂枉渚。亭云荫九皋。嘤羽吟修林。游鳞戏澜涛。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小字注。按此诗吟字。微字。原刻有阙笔今补。林字。纤字原阙。今从董临本增。)(第二十一则)徐丰之。清响拟丝竹。班荆对绮踈。零觞飞曲水。欢然朱颜舒。(小字注。按此诗然字。朱字。原刻微阙今补。又水字原刻旁注曲字。下董临本作泳。今仍从原刻。)(第二十二则)孙统。地主观山水。仰寻幽人踪。回沼激中逵。竹栢间修桐。因流转轾觞。冷风飘落松。时禽吟长涧。万籁吹连岑。(小字注。按此诗飘字有阙笔。今补。又连岑孙统诗作连峯。原刻作岑与韵不协。因董临本未改。仍从之。)(第二十三则)王彬之。鲜葩映林薄。游鳞戏清渠。临川欣投钓。得意岂在鱼。(小字注。按此诗暎林二字戏字原刻俱有阙笔。今补。)(第二十四则)袁矫之。四眺华木茂。俯仰清川涣。激泉流芳醪。豁尔累心散。仰想逸民轨。遗旨良可翫。古人咏无雩。今也同斯叹。(小字注。按此诗四字。激字。民字。今字原刻有阙笔。今补。又轨原刻作机。今从董临本改。又舞雩之舞。董临本亦作无。因仍之。)(第二十五则)王凝之。烟熅柔风扇。熙恬和气淳。驾言与时□。逍遥暎通津。(小字注。按此诗。时字下王凝之原诗有游字。董临本亦无。仍从之。)(第二十六则)王肃之。嘉会欣时游。豁朗畅心神。吟咏临曲瀬。渌波转素鳞。(小字注。按此诗欣字原刻作(斤斤)。今从董临本改。)(第二十七则)王徽之。先师有冥藏。安用羁世罗。未若□□□。齐契箕山河。(小字注。按此诗先师二字。未若二字。齐字。原刻有阙笔今补。又未若以下二句。董临本无。而原刻有之。亦为临补。其原阙三字则仍其旧。)(第二十八则)郗昙(小字注。自此以下一十二人无四言。按郗昙虞悦孙嗣三诗。董临本所无。而原刻有之。今仍为临补。)□风起东谷。和□振□条。端坐兴远想。薄言游近郊。(小字注。按此诗端坐兴远想薄六字。原刻俱有阙笔。今补。其风字上一字。查原诗作温。和字下一字。原诗作气。振宇下一字。原诗作柔。刻本俱不全。且有舛误。仍阙之。)(第二十九则)虞悦。(小字注。按虞悦原刻有阙笔今补。)神散宇宙内。形浪濠梁津。寄畅须臾欢。尚想味古人。(小字注。按此诗寄字须字。原刻俱有阙笔今补。)(第三十则)孙嗣。(小字注。按孙字原刻有阙笔今补。)望岩怀逸许。临流想奇庄。谁□□绝。千载挹遗芳。(小字注。按此诗岩怀千载四字。原刻有阙笔今补。又谁字下原诗有云字。绝字上原诗有风字。原刻并阙今仍之。)(第三十一则)曹茂之。(小字注。按曹茂之名。董临本无。今从原刻。)时来谁不怀。寄散山水间。尚想方外宾。超超有余闲。(小字注。按此诗来谁不怀四字。原刻有阙笔今补。又时字董临本作将。今从原刻。又此诗董倂扵王徽之下。今从原刻分列。)(第三十二则)华平。愿异达人逰。解结遨濠梁。猖狂任所适。浪流无何乡。(小字注。按此诗愿字。解字。狂任二字。原刻俱有阙笔。今补。)(第三十三则)魏滂。三春陶和气。万象齐一欢。明后欣时和。驾言暎清澜。亹亹德音畅。翛然遗世□。望岩媿脱屣。临川谢揭竿。(小字注。按此诗原刻脱作晚。竿作竽。今从董临本改世字。下原刻阙笔。董阙字。今仍之。)(第三十四则)谢怿。纵觞任所适。回波萦游鳞。千载同一朝。沐浴陶清尘。(小字注。按此诗纵任沐三字。原刻有阙笔今补。)(第三十五则)庾蕴。仰想虚舟说。俯叹世上宾。朝荣虽云乐。夕弊理自因。(小字注。按此诗仰字虽字。原刻有阙笔今补。)(第三十六则)桓伟。□□□□□。应物寄有尚。宣尼遨沂津。翛然神心王。数子各言志。曾生发奇唱。今我欢斯游。愠情亦蹔畅。(小字注。按此诗首句原刻阙。查桓伟诗作主人虽无怀。校董临本亦无此五字。仍阙之。又津字翛字奇字畅字。原刻俱有阙笔。今补。)(第三十七则)王玄之。松竹挺玄崖。幽涧激清流。萧散肆情志。酣觞豁滞忧。(小字注。按此诗情字原刻有阙笔。今补。)(第三十八则)王蕴。(小字注。按王蕴下应有之字。董临本亦无。仍从其旧。)散豁情志畅。尘缨忽以捐。仰咏揖遗芳。恬神味重玄。(小字注。按此诗芳字原刻有阙笔。今补。)(第三十九则)王涣之。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小字注。按此诗末句阙五字。查原诗系真契齐古今。但董临本亦无。仍从其旧。)(行楷书)。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19×20.6
全幅 19×20.6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题跋 清高宗 本幅二十 乾隆戊戌(公元一七七八年)季夏上澣御笔。 行书 命大学士于敏中补书柳公权兰亭诗帖。版缺画者。诗以志事。公权楔帖早称神。一脉香光得髓真。镌刻戏鸿惜漫漶。(小字注。戱鸿堂帖所刻柳公权兰亭诗。多有缺笔。兹命于敏中就刻本漫漶缺画者。因其边傍补成全字。并仿董其昌临本意书之。其原刻本及董书所无之阙字阙句。则仍其旧。并以董临之卷及余所临卷。钩摹上石。各为一册。亦艺林一段佳话也。)补填卧虎付丝纶。董书幸聚丰城劔。(小字注。其昌所临兰亭四言诗卷。先弆石渠后复得其五言诗。取而较之。则实系一卷。析而为二。且移高士奇。陈元龙。张照诸跋于四言卷。而留董原跋于五言卷中。盖张照收藏时。本属全璧。其身后。为人窃取割裂分售。因命移接重装。彚成全卷。俾复旧观。幸而俱入内府。离者得以复合。此亦翰墨因缘。莫知其然而然者乎。)柳迹应全合浦珍。艺也当知系乎道。可忘笔谏乃其人。乾隆戊戌(公元一七七八年)季夏上澣御笔。
题跋 于敏中 本幅二十一 臣于敏中恭和敬书。 行楷书 心正由来笔有神。临摹况慑在前真。(小字注。臣奉勑摹补柳公权书兰亭诗刻本。已愧不能仿佛万一。今公权墨迹兰亭诗卷。扵石渠宝笈内披阅得之。缺笔与刻本无异。即戏鸿堂帖所摹本。臣展观至再。信如米芾所云。真者在前。气焰慑人矣。)金丹未得空皮骨。锦杼无能引绪纶。尾纵续貂难媲美。珉经比玉敢称珍。昔褒拟褚今规柳。学品兼惭彼二人。(小字注。丁亥(公元一七六七年)春正臣承命排次御制集。张照书千文为春帖子。并摹成卷。御制序有云。照书即不能上掩右军。而精神结构实出唐宋以上。则以之拟右军亦宜。而敏中之排次临仿。又岂远逊遂良下哉。臣伏读循省。汗惶无地。今复蒙以公权勖勉。其能已于惭怵耶。)臣于敏中恭和敬书。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印记】
鉴藏宝玺 避暑山庄
鉴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参考数据

【类别】 【参考数据】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御书房),第七册,页3199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24

作品展示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清梁国治等摹兰亭八柱帖(六)册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