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翁同龢 |
品名 | 临张迁碑隶书册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503.91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尺寸(CM) | 23.96×17.94 |
创作时间 | 清德宗光绪十五年(1889) |
作品数量 | 28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清翁同龢临张迁碑隶书 册 Imitating the Zhang Qian Stele in Clerical Script |
分类 | 法书 |
作者 | 翁同龢 |
书体 | 隶书 |
创作时间 | 清德宗光绪十五年(1889) |
数量 | 一册:二十八开(前副页二开二幅;本幅二十四开二十四幅;后副页二开二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已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于留。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于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荒远既殡。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于君。盖其繵縺。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孝弟于家。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畋。少为郡吏。隐练軄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征拜郎中。除榖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臈正之𠐐。休囚归贺。八月筭民。不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犂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陕。君懿于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軆素。能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吏民颉颃。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颂殷。前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于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采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利器不觌。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蔽沛棠树。温温恭人。干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 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秨。亿载万年。(隶书)。己丑(公元一八八九年)正月二十九日临毕。每日三二叶。盖朝廷有嘉礼。近臣得休沐半月也。(行书)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23.5×42.8 |
前副页 | 31.5×50.3 |
后副页 | 31.5×50.3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签 | 谭泽闿 | 封板 | 翁临张迁碑。缾斋藏。 | 楷书 | 翁临张迁碑。缾斋藏。 |
印记: 谭泽闿印 |
|||||
题签 | 杨钧 | 前副页 | 癸丑(公元一九一三年)蒲节后三日杨钧题。 | 隶书 | 松禅临张迁碑。癸丑(公元一九一三年)蒲节后三日杨钧题。 |
印记: 怕翁 |
|||||
题跋 | 谭泽闿 | 前副页 | 松禅临张迁碑。瓶斋藏本。 | 楷书 | 松禅临张迁碑。瓶斋藏本。 |
印记: 谭泽闿印 |
|||||
题跋 | 谭延闿 | 后副页 | 行书 | 戊申(公元一九0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同汪九居。张相公庙寓斋有书贾携此册求售。翁仆所藏也。并翁书扇。张文达画扇。又翁临礼器碑。以五十金得之。越十三日归到长沙。展翫补题。 | |
印记: 谭押 |
|||||
题跋 | 谭延闿 | 后副页 | 行书 | 礼器碑与此为合册。其题识曰。己丑三月从畊归。春阴澹沱。阅五代史数卷。挑灯写第二本。瓶生云云。余将出都举以赠颂年。因并识之于此。 | |
印记: 谭延闿印、无畏居士 |
|||||
题跋 | 谭泽闿 | 后副页 | 辛亥(公元一九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夜展观题记。观瓶居士。 | 行书 | 松禅不以隶名世。而临汉碑甚多。尝自谓学隶三十年。世无知者。又极推服蝯叟。谓其入锋中正。能以篆法为八分。此册犹何派也。松禅书之。所以能沈雄博大者。正以致力于汉隶最深。故晚年极笔多拙厚似北碑。虽不以隶传。而其书固已尽包西京诸石矣。此盖其规矩步趍之作。所谓观江岷山导河积石。可以知渊源之所目。而即此(点去)可以推知其波澜之不同也。本朝书家自昆明东武后。唯道州与常熟实为嗣音。卓然称四子焉。余收集四家书颇多。于松禅尤有微契。但恨𦙵薄(圈去)弱学浅。虽心摹手追之不暇。而每一展卷。辄望洋而叹。自厓而反。不知其废。然也。辛亥(公元一九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夜展观题记。观瓶居士。 |
印记: 臣泽闿、缾翁 |
|||||
题跋 | 刘善渥 | 后副页 | 民国元年(公元一九一一年)七月十日刘善渥过瓶斋观。 | 楷书 | 民国元年(公元一九一一年)七月十日刘善渥过瓶斋观。 |
题跋 | 杨钧 | 后副页 | 壬子(公元一九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杨钧记。 | 行书 | 常熟隶书专学道州。然横平竖直。则不如何。笔用铺毫。又得北法。壬子(公元一九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杨钧记。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收传印记 | 茶陵谭泽闿秘籍永宝 |
收传印记 | 缾斋秘箧 |
收传印记 | 瓶斋所藏 |
收传印记 | 天随阁所得铭心绝品 |
收传印记 | 习是斋藏天随阁遗箧珍品(重一) |
收传印记 | 习斋临过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昆仲捐赠文物目录,页209、357-358 |
内容简介(中文) | 翁同龢(一八三O—一九O四),字声甫,号叔平、松禅老人,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曾经两度入军机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书法兼习各家之长,对汉隶以及颜真卿书学体悟尤深。 此作临写东汉名碑〈张迁碑〉。由款题得知,己丑年初,翁于休假之半个月间,每天临二三页,至正月二十九日完成此作。 本幅为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昆仲捐赠。(20100102) |
内容简介(英文) | Weng Tonghe (style name Shengfu; sobriquet Songchan laoren) was a native of Changshu, Jiangsu. A Presented Scholar (jinshi) of 1856, he was Assistant Grand Secretary, twice being a high official in the Grand Secretariat and Superintendent. He was also imperial instructor in the Tongzhi and Guangxu eras. Weng’s calligraphy features virtues from many masters’ styles, but he especially delved into Han clerical script and Yan Zhenqing’s style. This work copies the famous Eastern Han Zhang Qian stele. The inscription at the end gives an early 1889 date while Weng was resting for half a month. Every day he would copy 2 or 3 pages of the original until he finished it on the 29th of the 1st month. This work was donated by Messrs. Tann Boyu and Tann Jifu.(20100102)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