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 作者 | 张宗苍 |
| 品名 | 画山水图轴(临泉高士) |
| 朝代 | 清代 |
| 文件大小 | 18.03MB |
| 分辨率(DPI) | 300×300 |
| 像素大小 | 1682×3575 |
| 尺寸(CM) | 14.24×30.26 |
| 作品数量 | 1 |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 藏品类型 | 绘画 |
| 品名 | 清张宗苍画山水 轴 Landscape |
| 分类 | 绘画 |
| 作者 | 张宗苍;Zhang Zongcang |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 本幅 | 138.1×64.3 |
质地
| 【质地位置】 | 【质地】 |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 作者款识 | 张宗苍 | 本幅 | 臣张宗苍恭绘 | 楷书 | |
| 印记: 张、宗苍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丁未(公元一七八七年)孟夏中澣御题 | 行书 | 杜老传名语。曰惟能事迟。宗苍得其秘。神绘对斯奇。山耸天如接。云低树带滋。忆前看画就。曰气韵来时。丁未(公元一七八七年)孟夏中澣御题。 |
| 印记: 古稀天子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戊申(公元一七八八年)清和叠去岁韵御题 | 行书 | 又对宗苍画。相看意与迟。配藜惟以韵。惨淡不称奇。设曰生云活。应教作雨滋。如何目劳瞪。复似去年时。戊申(公元一七八八年)清和叠去岁韵御题。 |
| 印记: 古稀天子、犹日孜孜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己丑(公元一七六九年)清和御题 | 行书 | 山房宛在宗苍画。笔意峰姿气韵投。欲问临泉两高士。起心分别此能不。己丑(公元一七六九年)清和御题。 |
| 印记: 干、隆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乙亥(公元一七五五年)仲秋月御题 | 行书 | 奔泉百道下巉巗。上构飞廊谷口衔。设驾山云呼作海。应疑瀑布挂为帆。乙亥(公元一七五五年)仲秋月御题。 |
| 印记: 乾隆宸翰、得象外意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丁亥(公元一七六七年)仲春再题 | 行书 | 泉上山房幽且恬。宗苍神韵扑毫尖。笑予据榻曾何谓。此画方宜此室黏。丁亥(公元一七六七年)仲春再题。 |
| 印记: 干、隆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乙未(公元一七七五年)清和月御题 | 行书 | 悦性山房粘壁画。此图此地乃知音。笑予未至忘言耳。一度来增一度吟。乙未(公元一七七五年)清和月御题。 |
| 印记: 得佳趣、乾隆宸翰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甲午(公元一七七四年)清和御题 | 行书 | 试泉悦性此徘徊。画展宗苍心为开。水阁幽人相对处。率忘今昔往和来。甲午(公元一七七四年)清和御题。 |
| 印记: 乾隆宸翰、几暇临池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己亥(公元一七七九年)清和下澣御题 | 行书 | 耳中泉韵目中流。都在高人望举头。孰谓宗苍为古客。山房与画永千秋。己亥(公元一七七九年)清和下澣御题。 |
| 印记: 几暇怡情、得佳趣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庚戌(公元一七九0年)九秋御题 | 行书 | 碧云寺侧试泉房。茗椀筠炉雅相当。本欲黙然置之去。未能神韵舍宗苍。庚戌(公元一七九0年)九秋御题。 |
| 印记: 八征耄念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癸卯(公元一七八三年)仲春御题 | 行书 | 觅心不得欲言忘。契以精神望以洋。莫道山房无长物。宗苍画可匹倪黄。癸卯(公元一七八三年)仲春御题。 |
| 印记: 古稀天子、犹日孜孜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乙巳(公元一七八五年)孟夏御题 | 行书 | 油然气韵蔚屏端。那作寻常图画看。宁渠泉声共山色。真称理足与神完。乙巳(公元一七八五年)孟夏御题。 |
| 印记: 古稀天子、犹日孜孜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壬寅(公元一七八二年)清和御题 | 行书 | 每此试泉真悦性。宗苍重与晤精神。吟成辄便肩舆去。佳境名图自作邻。壬寅(公元一七八二年)清和御题。 |
| 印记: 古稀天子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书 | 神 | |
| 印记: 古稀天子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辛亥(公元一七九一年)清和月御题 | 行书 | 试泉悦性憩山房。半载春秋异景光。水阁凭栏剧谈者。又欣一晌对宗苍。辛亥(公元一七九一年)清和月御题。 |
| 印记: 八征耄念、自疆不息 |
|||||
印记资料
| 【印记类别】 | 【印记】 |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 鉴藏宝玺 | 宝笈三编 |
| 鉴藏宝玺 | 无逸斋精鉴玺 |
| 鉴藏宝玺 | 宣统鉴赏 |
| 鉴藏宝玺 | 太上皇帝 |
| 鉴藏宝玺 | 古希天子 |
| 鉴藏宝玺 | 天恩八旬 |
| 鉴藏宝玺 | 嘉庆鉴赏 |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主题
|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 主要主题 | 山水 |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瀑布 | |
| 次要主题 | 建筑 | 房舍 |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竹 |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松 |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寒林.枯树 | 枯树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溪涧、湍泉 |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江河、湖海 |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技法
| 【技法】 | 【技法细目】 |
| 皴法 | 披麻皴 |
| 人物衣纹描法(减笔) |
参考数据
| 【类别】 | 【参考数据】 |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五册,页2421 |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20 |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三册,页85-86 |
| 参考书目 | 何传馨,〈清张宗苍画山水 轴〉,收入《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3.10),页150-151。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