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王原祁 |
品名 | 秋山晴霁图轴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18.03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635×3677 |
尺寸(CM) | 13.84×31.13 |
创作时间 | 清圣祖康熙四十三年(1704)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清王原祁秋山晴霁图轴 Sky Clearing in the Autumn Mountains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王原祁 |
创作时间 | 清圣祖康熙四十三年(1704)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22.5×51.3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王原祁 | 本幅 | 康熙甲申(公元一七0四年)初秋。仿梅道人笔。王原祁。 | 行书 | |
印记: 御书画图留与人看、王原祁印、麓台、西庐后人 |
|||||
作者款识 | 王原祁 | 本幅 | 世人论画以笔墨。而用笔用墨。必须辨其次第。审其纯驳。从气势而定位置。从位置而加皴染。略一任意。便疥癞满纸矣。每于梅道人有墨猪之诮。精深流逸之故。茫然不解。何以得古人用心处。余急于此指出。得其三昧。即得北宋之三昧也。康熙甲午春日。题于万寿图馆中。娄东麓台祁。年七十有三。 | 行书 | |
印记: 王原祁印、麓台、扫华庵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甲辰(公元一七八四年)新秋月御题 | 行书 | 晴霁秋山仿道人。墨猪拈出露精神。不离不即诸峰朗。曰色曰空一意真。溪落宽中坦呈镜。泉从仄处逈垂绅。既然悟得超三昧。笔墨何须言以谆。甲辰(公元一七八四年)新秋月御题。 |
印记: 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石渠定鉴 |
鉴藏宝玺 | 宝笈重编 |
鉴藏宝玺 | 干清宫鉴藏宝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山水 | 秋景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房舍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桥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寺庙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寒林.枯树 | 枯树 |
其他主题 | 山水 | 山径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瀑布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江河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石磴、栈道 | 石磴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写意 | |
皴法 | 披麻皴 |
苔点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续编(干清宫),第二册,页596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96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册,页287-288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