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王翚 |
品名 | 匡庐读书图轴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18.02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684×3567 |
尺寸(CM) | 14.25×30.2 |
创作时间 | 清圣祖康熙四十一年(1702)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清王翚匡庐读书图轴 Reading in Mt.K’uang-lu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王翚 |
创作时间 | 清圣祖康熙四十一年(1702)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71.3×79.5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资料【题跋类别】【作者】【位置】【款识】【书体】【全文】作者款识王翚本幅壬午(1702)榖雨前三日。仿黄鹤山樵匡庐读书图。海虞石谷子王翚。行书
印记:
王翚之印、耕烟外史、一梧轩题跋清高宗本幅乾隆御题行书瀑迥山深水阁虚。高张上伏乐几余。底缘却得尘千斛。匡俗先生此卜居。乾隆御题。印记:
烟云舒卷、乾隆宸翰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收传印记 | 宝轴时开心一洒 |
鉴藏宝玺 | 无逸斋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宣统鉴赏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乐寿堂鉴藏宝 |
收传印记 | 安仪周家珍藏 |
收传印记 | 三韩蔡琦书画之章 |
鉴藏宝玺 | 古希天子 |
鉴藏宝玺 | 八征耄念之宝 |
鉴藏宝玺 | 寿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石渠定鉴 |
鉴藏宝玺 | 宝笈重编 |
鉴藏宝玺 | 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次要主题 | 山水 | 名胜 | 庐山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瀑布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桥 | |
次要主题 | 建筑 | 寺庙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房舍 | |
次要主题 | 建筑 | 水榭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竹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松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寒林.枯树 | 枯树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文玩(琴棋书画) | 书 |
其他主题 | 器用 | 花器 | 瓶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家具(屏风) | 桌 |
其他主题 | 山水 | 山径 | |
次要主题 | 山水 | 溪涧、湍泉 | 溪涧 |
其他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士人 |
其他主题 | 树木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童仆 |
主要主题 | 山水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拐杖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写意 | |
皴法 | |
皴法 | 披麻皴 |
人物衣纹描法(减笔) | |
苔点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第五册,页2889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516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册,页145-146 |
内容简介(中文) | 王翚(1632-1717),江苏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主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山水得王时敏指授,为清四大家之一。 此为康熙壬午(1702)王氏七十一岁之作。一人缘溪持杖而行,急流洄洑处有水榭数间,其上作平池两迭,皆有楼宇。而林木森秀,磴道相通。背山微用云烟隔断,飞瀑泻于其间,图左形成大壑。一溪蜿蜒如带,层层深入,极其幽远。 |
内容简介(英文) | Wang Hui, a native of Kiangsu, studied landscape painting under Wang Shih-min and became known as one of the Four Masters of the Ch’ing dynasty. This work was done in 1702 at the age of 70.It shows a figure carrying a staff in the lower right corner. Upstream are pavilions and multi-storied buildings above rapidly swirling waters. The woods are particularly fine and penetrated by a path. The mountain in the background to the right is truncated by clouds and has a cascade descending from it. The left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shows a deep valley with a stream snaking through the landscape to the foreground, creating for a sense of silent depth.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