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王蒙 |
品名 | 谷口春耕图轴 |
朝代 | 元朝 |
文件大小 | 18.04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602×3755 |
尺寸(CM) | 13.56×31.79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元王蒙谷口春耕图轴 Spring Plowing at the Mouth of a Valley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王蒙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24.9×37.1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王蒙 | 本幅 | 山中旧是读书处。谷口亲耕种秫田。写向画图君貌取。只疑黄鹤草堂前。黄鹤山人王蒙。 | 楷书 | |
题跋 | 周尚 | 本幅 | 周尚 | 行书 | 阴崖积铁树斑斑。老董风流足可攀。便欲结茅依此地。读书松底听潺潺。周尚。 |
印记: 四明山人、伯高 |
|||||
题跋 | 郑维翰 | 本幅 | 郑维翰 | 隶书 | 井屋迢迢隔翠微。我将潜迹荷鉏归。自缘不露囊中颖。岂叹人间识者稀。烟柳垂垂平野沼。风苗翼翼接郊畿。却因偶得耕鉏暇。石壁攀萝制作衣。郑维翰。 |
题跋 | 王禋 | 本幅 | 三山王禋 | 楷书 | 满眼荆溪入画图。树椽茅屋倚苍梧。秫田二顷躬耕处。坐石看山酒旋沽。三山王禋。 |
印记: 王明仲、坤良卦印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庚辰新夏御题 | 行书 | 治生似拟阳羡计。命笔还同青弁图。二顷秫田足家酿。等闲村酒不烦沽。庚辰新夏御题。 |
题跋 | 董其昌 | 上方裱绫 | 其昌 | 癸亥四月十一日晋陵唐君俞持赠。元人题此图。有老董风流尚可攀。谓吾家北苑也。又另行云。后二日吴江道中观。并记。其昌。 | |
题跋 | 董其昌 | 左边幅 | 其昌 | 叔明有青弁图。与此图同一笔法。其昌。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石渠继鉴 |
鉴藏宝玺 | 重华宫鉴藏宝 |
鉴藏宝玺 | 乐善堂图书记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收传印记 | 王氏清玩 |
收传印记 | 安氏仪周书画之章 |
收传印记 | 子孙世昌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山水 | 春景 | |
次要主题 | 山水 | 田畴 | |
次要主题 | 建筑 | 茅草屋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农夫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耕织渔猎 | 耕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桥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童仆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江河、湖海 | 小河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瀑布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高士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皴法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初编(重华宫),下册,页795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204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四册,页367-368 |
研究性论着 | 王蒙题:山中旧是读书处,谷口亲耕种秫田;写向画图君取貌,只疑黄鹤草堂前。黄鹤山人王蒙。 周尚题:阴崖积铁树班班,老董风流足可攀;便欲结茅依此地,读书松底听潺潺。周尚。钤印二:四明山人。伯高。 郑维翰题:井屋迢迢隔翠微,我将潜迹荷鉏归;自缘不露囊中颖,岂叹人间识者稀。烟柳垂垂平野沼,风苗翼翼接郊畿;却因偶得耕鉏暇,石壁攀萝制作衣。郑维翰。 王禋题:满眼荆溪入画图,树椽茅屋倚苍梧;秫田二顷躬耕处,坐石看山酒旋沽。三山王禋。钤印二:王明仲。坤良卦印。 左边幅董其昌题:叔明有青弁图,与此图同一笔法。其昌。 上方裱绫董其昌又题:癸亥(1623)四月十一日晋陵唐君鱼持赠,元人题此图,有老董风流尚可攀,谓吾家北苑也。后二日吴江道中观并记。其昌。 收传印记:王氏清玩。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子孙世昌。清乾隆嘉庆宣统印玺。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吴兴人。父王国器(1284生)亦善书画,为赵孟俯(1254-1322)女婿,承继赵氏家风,王蒙自幼即善书画,其中尤以受其舅赵雍(1291-1361)影响甚深。 本幅用墨淡而淳厚,笔法内敛含蓄,平澹中更见一份天真质朴感,画法与赵雍〈采菱图〉 (1342作)有相通之处, 并上溯踵继董巨的笔墨传统。较之四十七岁(1354年)的〈夏山隐居〉(美国华府佛利尔美术馆藏),渐趋成熟灵动,而与五十九岁(1366年)〈青卞隐居〉(上海博物馆藏)相比,又不若其纵放飘逸。诸相拟对,以笔墨论,此图或可置于两幅之间而微近于〈夏山隐居〉,约五十岁出头(1357-60年间)。 汉郑子真隐居于云阳谷口,成帝(公元前32-7年)时大将军王凤礼聘之,不应,世号谷口子真。后人对称姓郑而能修道不屈其志的人多以谷口拟之。本幅主题绘谷口人家,故有学者揣度王蒙此作可能赠画上题隶书七言律诗的郑维翰。 除此,画上题诗者,目前仅知王禋可能为江浙行省参政王都中(1278-1341)之孙。 |
参考书目 | 1.林柏亭,〈元王蒙谷口春耕图〉,收入王耀庭、许郭璜、陈阶晋编,《故宫书画菁华特辑》(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7年初版,2001年再版),页188-189。 2.蒋复璁,〈王蒙谷口春耕图〉,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元四大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5年初版,1976年二版,1984年三版),页66。 3.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1年初版),页309-310。 4.本社,〈元王蒙谷口春耕图〉,《故宫文物月刊》,第48期(1987年3月),封底里。 5.林柏亭,〈书画菁华特展 — 王蒙谷口春耕〉,《故宫文物月刊》,第163期(1996年10月),页56-57。 |
内容简介(中文) | 王蒙(公元一三0八─一三八五年),吴兴人。字叔明,号黄鹤山樵。赵孟俯外孙,画得赵氏法,而能自成面目,为元四大家之一。 本幅系山樵学董源之作。画树用笔,极其灵动;画山用笔,极其静穆。通幅雅韵宜人,极灵秀之能事矣。 王蒙(公元一三0八-一三八五年),浙江吴兴人。赵孟俯外孙,自号黄鹤山樵。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列元四大家。 画中描绘崇山峻岭中的谷口田畴,山石用董巨皴法,但构图已不似他早期作品般保守稳定,画家正尝试在狭长画幅中追求堆栈组合的变化。不过,皴法尚未发展为扭曲蠕动的牛毛皴,空间结构也还未大胆的从自然景象中解构,应该是早于〈青卞隐居图〉的四十至五十岁间的重要作品。 |
内容简介(英文) | Wang Meng was a native of Chekiang and the grandson of Chao Meng-fu. He was one of the Four Great Yuan Masters. Depicted here is a field at the mouth of a valley below soaring peaks. The texture strokes follow after Tung Yuan and Chu-jan, but the style lacks the conservative stability of his early landscape paintings. Wang Meng, rather, has experimented with and transformed the monumental landscape by piling and compressing forms into a narrow, vertical scroll. Compared to later works, however, the “ox-hair” texture strokes are not as writhing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not as boldly derived from nature. It nonetheless is an important early work by Wang Meng done between the age of 40 and 50. |
参考书目 | 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元王蒙谷口春耕图轴〉,收入《故宫书画菁华特辑》(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6.10),页188-189。 |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