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网盘素材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董其昌
品名 邵雍无名公传册
朝代 明代
文件大小 341.94MB
分辨率(DPI) 300×300
像素大小 2831×2119
尺寸(CM) 23.96×17.94
创作时间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
作品数量 19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格式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书法
品名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 册
Shao Yong’s “Biography of Mr. No-Name”
分类 法书
作者 董其昌;Dong Qichang
书体 行书
创作时间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
数量 一册:十九开(本幅十九开十九幅)
作品语文 汉文
释文 邵康节先生自着无名公传。无名公生于冀方。长于冀方。老于豫方。终于豫方。年十岁。求学于里人。遂尽里人之情。已之滓。十去其一二矣。年二十。求学于乡人。遂尽乡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三四矣。年卅。求学于国人。遂尽国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五六。其年四十。求学于古人。遂尽古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七八矣。年五十。求学于天地。遂尽天地之情。己之滓。无得而去矣。始则里人疑其僻。问于乡人。乡人曰。斯人善与人群。安得谓之僻。既而乡人疑其泛。问于国人。国人曰。斯人不妄与人交。安得谓之泛。既而国人疑其陋。问于四方之人。四方之人曰。斯人不器安得谓之陋。既而四方之人又疑之。质于古今之人。古今之人曰。斯人始终无可与同者。又问之于天地。天地不对。当是时。四方之人迷乱不复得知。因号为无名云。夫无名者。不可得而名也。凡物有形则可器。可器则可名。然则斯人无体乎。曰有体而无色者也。斯人无用乎。曰有用而无心者也。夫有迹有心者。斯可得而知也。无心无迹者。虽鬼神且不可得而知。而况于人乎。故其诗曰。思虑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能造万物者。天地也。能造天地者。太极也。太极者。其可得而名乎。可得而知乎。故强名之曰太极。太极者。其无名之谓乎。故尝自为之赞曰。借尔面貌。假尔形骸。弄丸余暇。闲往闲来。人告之以鸿福。对曰。未尝为不善。人告之以禳灾。对曰。未尝妄祭。故其诗曰。祸如许免。人须蹈福。若待求天。可量。又曰。中孚起信宁须祷。无妄生灾未易禳。性喜饮酒。尝命曰。太和汤。所饮不多。微醺而罢。不喜过醉。故其诗曰。性喜饮酒。饮喜微酡。饮未微酡。口先吟哦。吟哦不足。遂及浩歌。浩歌不足。无可奈何。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喜过美。惟求冬燠夏凉。遇有睡思。则就枕。故其诗曰。墙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羹。饱后气吐胷中。充塞宇宙。其与人交。虽贱必洽。终身无甘怀。未尝作皱眉事。故人皆得其欢心。见贵人未尝曲奉。见不善人未尝急去。见善人未之知也。未尝意合。故其诗曰。风月情怀。江湖意气。色斯举矣。翔而后至。无贱无贫。无富无贵。无将无迎。无拘无忌。闻人之谤。未尝怒。闻人之誉。未尝喜。闻人言人之善。则就而和之。又从而喜之。闻人言人之恶。未尝和。且如闻父母之名。故其诗曰。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意。闻人之恶。如负芒刺。闻人之善。如佩兰蕙。家贫未尝求于人。人馈之。虽寡必受。故其诗曰。窘未尝忧。饮不至醉。收天下春归之肝肺。朝廷授之官。虽不强免。亦不强起。晩有二子。教之以仁义。授之以六经。举世尚虚谈。未尝挂一言。举世尚奇事。未尝立异行。故其诗曰。不佞禅伯。不谀方士。不出户庭。直游天地。家素业儒。口未尝不道儒言。身未尝不行儒行。故其诗曰。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变。炎炎论之。甘处其陋。绰绰言之。无出其右。羲轩之书。未尝释手。尧舜之谈。未尝离口。当中和天。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百年升平。不为不偶。七十康强。不为不寿。其斯为无名公之行乎。 程子传之曰。邵尧夫先生。始学于百源。坚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卫人贤之。先生叹曰。昔人尚友千古。而吾未尝及四方。遽可已乎。于是走吴适楚。过齐鲁客梁晋。久之而归曰。道在是矣。盖始有定居之意。先生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有大志。既学。力慕高远。谓先圣之事。为必可致。及其学益老德益劭。玩心高明。观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然后颓然其顺。浩然其归。在洛几三十年。始至篷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讲学于家。未尝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人之过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之先生之庐。先生德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然不事表暴。不设防畦。正而不谅。通而不污。清明坦白。洞澈中外。接人无内外贵贱亲踈之间。群居燕饮。咲语终日。不敢甚异于人。顾吾所乐何如耳。病畏寒暑。常以春秋时。行游城中士大夫家。听其车音。倒屐迎致。儿童奴隶皆知欢喜尊奉。其与人言。必依于孝弟忠信。乐道人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仁。所以厚风俗。成人材者多矣。又曰。先生之学得之于李之挺。之挺得于穆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今考穆李之言。及其行事。概可见矣。而先生纯一不杂。汪洋浩大。乃其所自得者多也。 朱子曰。或问康节诗云。施为欲。似千钧弩。磨砺当如百炼金。问如何。是千钧弩。曰。只是不妄发。如子房之在汉。谩说一句。当时承当者。便须百碎。又有诗云。当年志气欲横秋。今日看来甚可羞。事到强为终屑屑。道非心得竟悠悠。鼎中龙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废讲求。俱非等闲语。赞先生像曰。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手探月窟。足踩天根。闲中今古。静里乾坤。适庵年馆文。为康节先生二十二世孙。与余乡会同榜。读中秘书。每具陈先世家学。先是洓水司马公为之志。其墓东坡书之。世称双绝。元至正间。戎马生郊。邵氏不戒于火。墨宝烬无复存。然先生学贯天人。羽翼孔孟。直与天壤为不敝。应不假碑板传也。适庵必欲表扬令德。不欲使先代家乘。汨于无稽。因以先生自着无名公传。及程朱夫子传赞。属书于余。余后学何能摄齐。堂庑直以懿嗣孝思。不敢重负。乃以三藏圣教序笔意为竟此册。真可留之云仍。知理学渊源。圣贤为徒。虽有金章紫诰。不得出乎其右矣。万历丁酉(公元一五九七年)暮春既望董其昌书并识。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5.8×28.8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印记数据【印记类别】【印记】作者印记董其昌作者印记太史氏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鉴藏宝玺乾隆鉴赏鉴藏宝玺石渠宝笈鉴藏宝玺宜子孙鉴藏宝玺三希堂精鉴玺鉴藏宝玺御书房鉴藏宝鉴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鉴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鉴藏宝玺宣统鉴赏鉴藏宝玺无逸斋精鉴玺


参考数据

【类别】 【参考数据】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831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8
参考书目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 册〉,收入李玉珉、何炎泉、邱士华主编《妙合神离-董其昌书画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6.01),页30-35、376-377。

作品展示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邵雍无名公传册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