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轼】《凌虚台记册》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网盘素材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苏轼
品名 凌虚台记册
朝代 北宋
文件大小 108.0MB
分辨率(DPI) 300×300
像素大小 2829×2121
尺寸(CM) 23.95×17.95
创作时间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
作品数量 6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格式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书法
品名 宋苏轼凌虚台记 册
分类 法书
作者 苏轼
书体 行书
创作时间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
数量 一册:六开(本幅六开十二幅)
作品语文 汉文
释文 凌虚台记。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屦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危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怳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原文山字遗漏。于文末补上。)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孤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荆棘禾黍丘墟垄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不足恃者。而不在夫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绍圣四年(公元一0九七年)三月十四日。轼在惠州书。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8×14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印记数据【印记类别】【印记】作者印记赵郡苏氏收传印记赵氏藏书收传印记舜钦


参考数据

【类别】 【参考数据】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6

作品展示

宋苏轼凌虚台记册-

宋苏轼凌虚台记册-

宋苏轼凌虚台记册-

宋苏轼凌虚台记册-

宋苏轼凌虚台记册-

宋苏轼凌虚台记册-

宋苏轼凌虚台记册-

宋苏轼凌虚台记册-

宋苏轼凌虚台记册-

宋苏轼凌虚台记册-

宋苏轼凌虚台记册-

宋苏轼凌虚台记册-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