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董其昌 |
品名 | 垂裕阁法帖(十四)(宿)册-明董其昌行草随笔五则 |
朝代 | 明代 |
文件大小 | 126.08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120×2832 |
尺寸(CM) | 17.94×23.97 |
作品数量 | 7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法帖,墨拓 |
品名 | 垂裕阁法帖(十四)(宿) 册 明董其昌行草随笔五则 |
分类 | 法帖 |
作者 | 董其昌 |
书体 | 行草书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明董其昌书。(隶书)。(第一则)天地有日月之动荡。故清寂不毁。人身之升降阖辟皆在两目。故阴符经曰。机在目。黄庭曰。出日入月呼吸存。左目日。右目月。辟为干。阖为坤。一阖一辟谓之道。(第二则)圣人传药不传火。由来火候少人知。参得左日右月之机。可以采药。然非身如槁木心如死灰者。不免当面蹉过。噫。微□三十年。前身尝验之。(第三则)妄想元来本自真。除时更起一重尘。言思动静承谁力。仔细思量无别人。古德偈。学道先须有悟由。犹如会鬪快龙舟。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方始休。古德偈。(第四则)吾与子处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吾与子处于九□之下矣。至彼至阴之原也。谓庄子书中无神仙口诀可乎。天台止观论数息。以热为火。动为风。仙家乃取此二相。是以命根不断。至于华严所云。一念普观无量刦。无去无来亦无住。又超观心远矣。二氏同异。以此程之。(第五则)周茂叔通书太极图。论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及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皆源于玄理。董其昌随笔。甲寅(公元一六一四年)十二月望。(行草书)。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作品展示】
垂裕阁法帖(十四)(宿)册-明董其昌行草随笔五则 ()
垂裕阁法帖(十四)(宿)册-明董其昌行草随笔五则 ()
垂裕阁法帖(十四)(宿)册-明董其昌行草随笔五则 ()
垂裕阁法帖(十四)(宿)册-明董其昌行草随笔五则 ()
垂裕阁法帖(十四)(宿)册-明董其昌行草随笔五则 ()
垂裕阁法帖(十四)(宿)册-明董其昌行草随笔五则 ()
垂裕阁法帖(十四)(宿)册-明董其昌行草随笔五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