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虞世南 |
品名 | 经训堂法帖(一)册-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
朝代 | 唐代 |
文件大小 | 162.16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123×2829 |
尺寸(CM) | 17.97×23.95 |
作品数量 | 9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法帖,墨拓 |
品名 | 经训堂法帖(一) 册 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
分类 | 法帖 |
作者 | 虞世南 |
书体 | 行书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大唐故汝南公主墓志铭并序。公主讳字。陇西狄道人。皇帝之第三女也。天潢疏润。□折浮夜光之采。若木分晖。□华朝阳之色。故能聪□外发。闲明内□。训范生知。尚观箴于女史。言容成则。犹习礼于公官。至如怡色就养。佩□晨省。敬爱兼极。左右无方。加以学殚绨素。艺兼鞶紩。令问芳猷。仪形闺阃。□年□月有诏。封汝南郡公主。锡重珪瑞。礼崇锡休。车服徽章。事优前典。属九地绝维。四星潜曜。毁瘠载形。哀号过礼。茧纩不袭。□酪无 。灰管亟移。陵茔浸远。虽容服外变。而沉忧内结。不胜孺慕之哀。遂戊伤生之性。天道佑仁。奚其寘漠。以今(以下缺)。贞观十年(公元六三六年)十一月丁亥朔十六日。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李东阳 | 本幅 | 正德十一年(公元一五一六年)二月十二日长沙李东阳跋 | 草书 | 右虞秘监所书汝南公主墓志。草藳宣和书谱实载其名。今太宰水村陆公尝见于吴中。购之不得。越三十余年未始不往来于怀比属。其弟长卿购至京师间以相视。观其笔势圆活。戈法尚存。前辈风流。宛然在目。惜其有叙无铭。尚可征为贞观间物也。世所传虞书石刻。虽结构齐整而生意索然。然则墨迹之未泯者恶可不知所宝哉。陆氏子孙其世守之。正德十一年(公元一五一六年)二月十二日长沙李东阳跋。 |
题跋 | 王世贞 | 本幅 | 万历丙子(公元一五七六年)仲春十二日王世贞谨识 | 行书 | 昔人于永兴率更书俱。登品神妙间而往往左袒。永兴余初不伏之。以虞之肉似未能胜欧骨耳。葢谓正书也。晚得永兴汝南公主志铭草一。阅见其萧散虚和。风流姿态种种。有笔外意高。可以入兰亭诗叙。治头眩方室碑。亦在枯树上游。则非鄱阳薄冷险笔所能并驾矣。此草为吾乡陆太宰所藏。而李文正东阳为识其后。且云太宰见此本。三十年往来于怀。其弟长卿始购得之。以为快然。余考米襄阳书史云。先于洛阳王护见摹本后。十年眞迹在故相张公孙直淸处。其后止。贞观十年十一月丁亥朔十六日。与今文正相合。但所云旁小字注云。赫赫高门在裴丞相家。是其铭。又前褾红绫色如新。有名几玄者题云。云今皆无之。又宣和书谱已入秘殿。而前后御题宝识不在。此岂卽王护之本抑果眞迹而流传兵燹失褾识耶。襄阳又自言尝临汝南墓志。浙中好事者以为眞虞本。此书虽妙极戈法而不无襄阳结构。或卽米所临未可知也。窃以为右军之宣示大令之白骑卽一转。故自佳耳。何必钟太傅哉。陆公与余后先丁未进士。俱有书画癖。而文正题跋之日正余此日也。为一叹而书之其末。万历丙子(公元一五七六年)仲春十二日王世贞谨识。 |
题跋 | 王世贞 | 本幅 | 世贞 | 行书 | 余初阅此书。以为视右军头眩方帖有入室之妙。后见米元章书史谓头眩方即虞所书双钩本在鲍传师家。俗人添入羲之两字。及考。黄长孺记浔阳人入山得大石。中空内有小石刻羲之头眩方比之绛帖。字稍纵逸。各有妙处。然则綘帖头眩方。盖永兴临右军笔耳。余悬断之语似不减老米目击也。米又言宋世大令永兴极不易得。真迹虽好事家亦无之。然则余之有此碑。寍啻吉光半幅耶。世贞。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昆仲捐赠文物目录,页232,429-430 |
【作品展示】
经训堂法帖(一)册-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
经训堂法帖(一)册-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
经训堂法帖(一)册-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
经训堂法帖(一)册-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
经训堂法帖(一)册-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
经训堂法帖(一)册-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
经训堂法帖(一)册-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
经训堂法帖(一)册-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
经训堂法帖(一)册-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