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徐浩 |
品名 | 经训堂法帖(二)册-唐徐浩书朱巨川告身 |
朝代 | 唐代 |
文件大小 | 90.09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123×2829 |
尺寸(CM) | 17.97×23.95 |
作品数量 | 5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法帖,墨拓 |
品名 | 经训堂法帖(二) 册 唐徐浩书朱巨川告身 |
分类 | 法帖 |
作者 | 徐浩 |
书体 | 行楷书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睦州录事参军朱巨川。右可试大理评事。兼豪州钟离县令。勅。左卫兵曹参军庄若讷等。气质端和。艺理优畅。早阶秀茂。俱列士林。或见义为勇。或登高能赋。擢居品位。咸副才名。宜楙乃官。允兹良选。可依前件。大历三年八月四日。中书令使。中书侍郎平章事臣元载宣。知制诰臣郗昂奉行。奉敕如右牒到奉行。大历三年八月日。遵庆。延昌。绾。涣。告试大理评事。兼豪州钟离县令。朱巨川。奉敕如右。符到奉行。仙。亚。袁琳。。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八月日下。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十五至本幅二十三 | 29.8×28.4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鲜于枢 | 本幅 | 鲜于枢伯几父记 | 行楷书 | 右唐太子少师。会稽郡公徐浩。字季海。书钟离县令朱巨川告。按。宣和书谱载内府所藏三。小字存想法。宝林寺诗。与此告也。宣政四角印文。隐然尚存。至元丙戌。购于武林。明年重装。又明年因秘书郎乔仲山官淛西。携书谱见访。遂得详考。书于卷末。鲜于枢伯几父记。 |
题跋 | 张斯立 | 本幅 | 张斯立可与记 | 行书 | 右唐朱巨川两为小官。而颜鲁公徐季海亲尝书告。其为人也想可知已。然国史无传。不因二公书。则斯人之名。后世何从而知尔。盖交结之慎。所系如此。至于此书本末。伯几已详。兹不复云。张斯立可与记。 |
题跋 | 张晏 | 本幅 | 岁在癸卯。十二月十七日。忠宣后人。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兼枢密院判。张晏敬书 | 行书 | 可与参政。得此诰于鲜于氏。余尝览焉。观李邕谓云。徐季海书。若青云之高。无梯可上。幽谷之深。无径可寻。开元已来。无与比者。今熟览此书。信斯言矣。大德七年(公元一三0三年)。岁在癸卯。十二月十七日。忠宣后人。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兼枢密院判。张晏敬书。 |
题跋 | 董其昌 | 本幅 | 甲辰(一六0四年)嘉平月。董其昌观。因题 | 行书 | 唐人于欧褚钟薛辈。皆有遗议。独于徐季海无间言。曾藏其碑记原本。寺为放光。文粹所载也。东坡先生实学其书。余所见二本。一为华学士家道经。一为此卷。道经乃双钩填廓。此则书告身。有唐时玺印。及鲜于太常题跋。真季海最得意书。余曾刻之鸿堂。不能似也。甲辰嘉平月。董其昌观。因题。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昆仲捐赠文物目录,页232,430 |
【作品展示】
经训堂法帖(二)册-唐徐浩书朱巨川告身 ()
经训堂法帖(二)册-唐徐浩书朱巨川告身 ()
经训堂法帖(二)册-唐徐浩书朱巨川告身 ()
经训堂法帖(二)册-唐徐浩书朱巨川告身 ()
经训堂法帖(二)册-唐徐浩书朱巨川告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