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 作者 | 王羲之 |
| 品名 |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
| 朝代 | 东晋 |
| 文件大小 | 665.88MB |
| 分辨率(DPI) | 300×300 |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 尺寸(CM) | 23.96×17.94 |
| 作品数量 | # |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 藏品类型 | 书法,法帖,墨拓 |
| 品名 |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 册 |
| 分类 | 法帖 |
| 数量 | 一册:三十七开(本幅三十七开三十七幅) |
| 作品语文 | 汉文 |
| 释文 |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第三(八分书)。晋人法帖(楷书)。(以上第一幅)。乾隆三十四年岁在己丑春二月。奉敕校正宋淳化阁帖。初搨模勒上石(篆书)(第三十七幅)。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 本幅 | 29.6×34.9 |
质地
| 【质地位置】 | 【质地】 |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 签 | 封面 | 隶书 |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丙。 |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御识 | 行书 | 逸少书为古今之冠。子敬绍美家声。阁帖别次二王。义亦有取。然琅琊王氏入帖者十六人。考其谱系。导敦廙为一行。羲之洽劭恬为一行。凝之徽之操之涣之献之珣珉廞为一行。循则羣从别出者也。旧所编次。不依行辈。于理未协。今悉按其世次排类。使之伦叙秩然。至卷中谯周帖。校大观及十七帖六十帖诸本。缺为所在以下十字。今依大观摹补。又帖内有上下笔势连属。原刻分行隔断者。亦为移置。期不失临池本意。其行成一帖。乃贾曾送张说赴朔方序。见于唐文粹。盖辑右军字成文者。因改编第五卷末。俾真迹集书。不相淆混。若临川帖中子嵩。黄伯思谓是庾敳字。敳与右军不同时。姜夔谓此言其子。意似以为无碍。但右军既不识子嵩。何不直言其子名。而上溯其父字。且引右军尝为临川作据。理亦未安。无怪启人訾议。然王帖中米芾所指为伪托者颇多。而又不能明斥为出自何人之手。则亦存而弗论可耳。御识。 |
| 印记: 干、隆 |
|||||
| 题跋 | 本幅 | 楷书 | 释文订异。 王羲之适得帖。中治从顾从义释。王澍云当是中冷。非。又愦愦亦从顾释。刘次庄作怏怏。又来门从王澍释。顾作来一。非。 欲东帖。奕字诸家释作欲玩。草法文义俱不合。按谢奕为安西司马。羲之旦夕帖亦及之。帖盖指其人。因改。又云何从顾从义释。一作之何非。 奉对帖。对对从顾从义释。又兄以黄庭坚释作兄比。按此帖疑有脱误。 汝不帖。前与从顾从义释。王澍云当作前云。非。 日月帖。疏字。诸家释并同。文义则安。而草法不合。或是疾书笔误。 伏想帖。何物从陈与义释。刘次庄作指。非。又渐利从顾从义释。施宿作和。 诸从帖。一一从唐张彦远释。彦远集羲献帖语为二王书录。在诸家音释之前。颇为可据。因酌从之。 诸贤帖。阔从顾从义释。一作理。非。又远顷从王澍释。顾作须。非。 旃□帖。谓须从张彦远释。谓。顾从义作得。须。施宿作顷。俱非。 秋中帖。胛从陈与义释。刘次庄作脾非。 前涂帖。存从施宿释。姜夔作荐。义尚可通。刘次庄作孝。非。又二政字。顾从义云。俱当作正。逸少祖名正。故以政代之也。 驰竦帖。肌从王澍释。顾从义作饥。非。又竦从施宿释。刘次庄作疎。非。 七儿帖。以毕从陈与义释。按以与已通。凡当作已者俱仿此。 彼土帖。求迎从张彦远释。顾从义作进。非。又以日诸家释并同。玩笔法似是比字。存考。 散势帖。悒从顾从义释。或作胡。非。王澍疑是灼。尚可通。 昨得帖。悬情诸家释并同。按悬字与草法不合。然别无可考。姑仍之。 奉告帖。以具从施宿释。顾从义作比具。 鲤鱼帖。征借作□。用与鲭同。 月半帖。悼诸家释并同。王澍云当作忤非。 乡里帖。口具从顾从义释。王澍云当作一一。非。 虞休帖。患从顾从义释。玩草法殊不类。王澍云当作连。亦未确。 建安帖。苦从顾从义释。张彦远作告。刘次庄作昔。一作发。并非。 一起帖。昨从顾从义释。朱家标作闻。非。又顾情亦从顾释。刘次庄作愿。或作欣。皆非。 侍中帖。书书诸家释并同。王澍云。古帖凡带下一点。皆作白。存考。又徐侯从顾从义释。澍云当作涂侯。亦无可据。 敬豫帖。豫从施宿释。刘次庄作潒。陈与义作像。俱非。 清和帖。适知从施宿释。又二庾从顾从义释。陈与义作庚。一作康。俱非。又速王亦从顾释。按明张溥刻右军集。以速王之始兴为句。义尚可通。速或作建。王或作至。非。 追寻帖。酸塞从顾从义释。刘次庄施宿作毁。非。 临川帖。川从顾从义释。一作小。非。 袁生帖。还未。顾从义云未字不出头。当是乐字。非。又吾所也从姜夔释。姜云所也之间。当别有一字。存考。顾云吾疑作无。非。 知宾帖。不已及仓卒。并从顾从义释。玩已字仓字。草法俱不甚合。当是钩摹之失。 太常帖。领军从张彦远释。刘次庄作镇。非。又以还亦从张释。或作比。非。 里人帖。得从张彦远释。一作乡。非。又髀中从刘次庄释。顾从义作骭。 想弟帖。不果复从刘次庄释。施宿作役非。又斯欲从王澍释。顾从义作期欲。 节日帖。雨从顾从义释。一作两非。 仆可帖。仆从顾从义释。米芾作余。一作深。俱非。 重熙帖。得勉从张彦远释。得顾从义作自。陈与义作目。俱非。勉即免字。 二谢帖。同同从施宿释。刘次庄作同之。非。又爽从王澍释。顾从义作春。义可通而草法不合。施作幸幸。非。 |
||
印记资料
| 【印记类别】 | 【印记】 |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重一) |
| 鉴藏宝玺 | 淳化轩图书珍秘宝(重一) |
参考数据
| 【类别】 | 【参考数据】 |
| 参考书目 | 何传馨,〈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 册〉,收入《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3.10),页118。 |
【作品展示】
册-1.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10.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11.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12.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13.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14.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15.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16.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17.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18.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19.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2.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20.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21.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22.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23.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24.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25.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26.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27.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28.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29.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3.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30.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31.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32.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33.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34.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35.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36.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37.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4.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5.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6.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7.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8.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册-9.jpg)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三)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