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淳化阁法帖 |
品名 |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
文件大小 | 719.87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尺寸(CM) | 23.96×17.94 |
作品数量 | #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法帖,墨拓 |
品名 |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 册 Imperial Recarving of the Chunhua Pavilion Modelbooks |
分类 | 法帖 |
数量 | 一册:四十开(本幅四十开四十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第一(八分书)。歴代帝王法帖(楷书)。(以上第八幅)。 乾隆三十四年。岁在己丑春二月。奉敕校正宋淳化阁帖。初搨模勒上石(篆书)(第四十幅)。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29.6×34.9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签 | 封面 | 隶书 |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甲。 | ||
题跋 | 清高宗 | 引首 | 行书 | 寓名藴古。 | |
印记: 钦文之玺、乾隆宸翰、所□□□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壬辰清和御笔 | 行书 | 淳化轩记。 淳化轩何为而作也。以藏重刻淳化阁帖石而作也。盖自伏滔崆峒之铭。石虹尧碑之文。历代相传。石刻尚焉。然物有其成。必有其壊。世远年湮。真伪莫辨。则汉唐且难得其全者。无论周秦以上矣。故言帖必以赵宋为犹近。而宋帖必以淳化为最美。重刻之由。考稽之故。已见于帖前之旨。册后之跋。兹不复记。记所以藏石作轩之故云。石刻既成。凡若干页。使散置之。虑其有失也。爰于长春园中。含经堂之后。就旧有之回廊。每廊砌石若干页。恰得若干廊。而帖石毕砌焉。廊之中原有蕴真斋。因稍移斋于其北。即旧基而拓为轩。事起藏帖。则以帖名名之。夫淳化宋太宗之纪年也。为人君者。即不能以唐尧虞舜为师。亦当以夏甲周成为轨。所谓取法乎上。仅能得中耳。若宋太宗。始终家国之间。惭德多矣。吾所不取而又有何慕于淳化。而以之名轩为哉。壬辰清和御笔。 |
印记: 鉴古、圭璋文府、落纸云烟、游六艺圃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六日御笔 | 行书 | 朕几余不自暇逸。典学之优。时及临池。曩曾辑内府所藏前人墨迹。刻为三希堂墨妙轩二帖。广示艺林复念古帖流传。可补墨迹所未备者。惟宋淳化阁帖。镌集尤为美富。远出大观太清楼诸本之上。但惜初搨与赐者绝尠。或云版寻残损。当时已为难得。后来翻刻愈繁。真意寖失。有志追摹者。末由津逮。内府旧藏淳化阁帖极多。而此毕士安所得赐本。搨最精好。爰特勅选工。钩摹上石。冀复旧观。第王着昧于辨别。其所排类标题。舛陋滋甚。不当听其沿讹以误后学。因命于敏中等。详加考正。以次呈阅。候朕参定。分识各卷。并命搜采诸家释文。依字旁注。其互异者折衷附记于后。以资省览。是于考文稽古之中。兼寓举坠订讹之益。用嘉惠海内操觚之士焉。特谕。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六日御笔。 |
印记: 干、隆、用笔在心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御识 | 行书 | 阁帖第一卷。首列帝王。于义当矣。而禹书十二字。散置卷五。所应表出。以冠简端。又隋朝法帖一则。既属制词。且考婺州沿革。宜标文帝。移入此卷。至如司马懿。虽其子孙追尊宣帝。而谊终魏臣。与晋陈三王。并当改就臣列。其余标题岐舛。悉为订正。又唐太宗帖内。多阑入高宗书。如江叔为太宗弟。元祥蔼为鲁王灵䕫子。乃高宗从弟。枇杷一帖。则蒋王恽镇蜀时事。东都废自武德。复于显庆。终贞观之世。为洛阳宫。正史具存。皆可据以移定。或以移营怀让二帖。亦高宗书。考永徽以后。未亲武事。不当有移营之勅。而豆卢怀让与房遗爱。皆文皇懿亲。岂得以开元僧名偶同。妄生疑义。其章草数行。乃梁周兴嗣千文中语。不应后汉先有此书。或亦如怀仁之集圣教序。但章草着自章和。以为章帝书。理尚可通。盖此帖重在摹刻流传。其书之真伪。固无庸深论耳。御识。 |
印记: 干、隆 |
|||||
题跋 | 本幅 | 楷书 | 释文订异。 谨按自宋陈与义奉勅校释阁帖。刘次庄刻戏鱼堂帖。始附释文。而施宿着大观帖。总释。姜䕫绛帖平。今存六卷。黄庭坚题跋。间亦音注。至明上海顾从义。参订诸家。撰为阁帖释文考异。颇称完备。内府藏陈继儒家旧搨本。丹注字右。本朝罗森朱家标。各有刋本。最后王澍纂阁帖考正。凡十卷。于笔法音义。采辑辨证綦详。今择诸家所长。就篆草各体。释注行间。其中或可两存。或应正其非者。附订如后。 夏后氏大禹书节化二字。释旧阙。今从明李登摭古遗文补释。 晋武帝省启帖。既下既字。不合草法。别无可考。姑从顾从义释。又具具从刘次庄释。施宿作具之。又实欲可可从王澍释。刘作寒到有。 晋元帝安军帖。未报。从顾从义释。王澍作未想。 中秋帖。顿首下。施宿重顿首二字。又慰抱亦从顾释。刘次庄作慰愁。 宋明帝郑修容帖。彧明帝名。从陈与义释。顾从义云一作感。非。 唐太宗两度帖。欲恒从顾从义释。施宿作欲怕。非。 怀让帖气候。从顾从义释。刘次庄罗森朱家标俱作气复。非。 使至帖。不知从顾从义释。刘次庄作不足。又今为亦从顾释。刘作令为。非。又相去顾云一作相知。非。又欣怉亦从顾释。按怉音抱。怀也。施宿作悦。或作悒。俱非。又无具旧释阙。今从陈继儒释。顾作无乏。王澍作无一一。俱非。 雅州帖。雅州从顾从义释。按造船云云。与史事合。刘次庄作稚州。或作雍州。俱非。 又万亦从顾释。罗森作一力。王澍作方。俱非。 八柱帖。之灵之字缺波。今从大观帖补。顾从义作下非。 数日帖。三品从刘次庄释。顾云一作六误。 移营帖。从大观合上作一帖。又一二里从顾从义释。或合作三。非。 数年帖。潸然刻作潜然。王澍云古通用。字书虽无可考。玩文义潸字为长。潜或笔误。今订正之。 唐高宗江叔帖。具从顾从义释。施宿作乙乙。 艺韫帖。戏操从顾从义释。施宿作遽操。非。 枇杷帖。慰悦从顾从义释。一作至。非。又绿字亦从顾释。刘次庄作缘。非。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重一) |
鉴藏宝玺 | 淳化轩图书珍秘宝(重二)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参考书目 | 何传馨,〈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 册〉,收入《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3.10),页118。 |
【作品展示】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