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赵孟頫 |
品名 |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八)册-元赵孟頫书太平兴国禅寺碑 |
朝代 | 元代 |
文件大小 | 107.98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尺寸(CM) | 23.96×17.94 |
作品数量 | 6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法帖,墨拓 |
品名 |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八) 册 元赵孟頫书太平兴国禅寺碑 |
分类 | 法帖 |
作者 | 赵孟頫 |
书体 | 楷书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大元勑赐袁州路大仰山重建太平兴国禅寺碑。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诏同修国史臣程巨夫奉勑撰。皇元有天下佛法益尊。大天下名山思致崇极。以称德意。皇庆元年(公元一三一二年)袁州大仰山重建太平兴国禅寺成。有司图上其事。诏加封开山祖师小释迦。曰慧慈灵感昭应大通正觉禅师。二神曰显德仁圣忠佑灵济广庆王。曰福德圣仁忠卫康济顺庆王。命词臣发扬烈休。勒垂坚珉。臣巨夫谨按。唐宰相陆公希声塔铭。师名慧寂。世韶州。族叶氏。文宗朝从沩山大圆师。悟曹溪心地。直指之奥。又从国师忠和尚得玄机境智之妙。又按宜春图经。会昌元年师来自郴。遇二白衣神。指其地居之。盖方是时国王侮蔑佛法。学徒陵迟。几不自立。而师应七叶之运龙纵此山。历岁数百。其道大暴于天下。斯亦奇矣。神萧姓伯。大分次隆。初宅水上游。忽夜半风雨迁庙于堵田。汉晋以来。或淖高原为田。或助官军弭盗。御菑捍患。神恠不可度。已迄今。水旱疾疫之祷。辄响应庙而祀者。几半天下。非聪明正直能若是耶。神得师而化。乃弘师得神。而道益彰。故合祠于师之室。封秩必俱。大德癸卯冬十有二月乙亥寺灾。明年长老希陵图复厥宇。冰涉暑陟不懈。输币荐货者川至。为殿阁各四。楼亭各二。堂六祠一。若方丈众寮。若门庑轩庭。若庘库庖湢。以区计廿有八。丹碧焕粲。制度宏密。广员倍于旧而加美焉。攒峯突幛。灵潭徤瀑。风景不改于昔而增胜焉。十方来者。莫不惊异赞叹。惝怳四顾而忘归。又建栖隐禅院于城南门。为出入祝厘之所。噫。勤矣陵何氏世以儒显金华。去为释嗣雪岩钦师之学。为临济十八叶孙。外弘而内峻。学禅而行律。故施诸其徒。则尊严整齐。而学成者众。示诸行事则感动。听信而业树者隆。凡三锡命曰。大圆佛鉴禅师。于戏是道也。藏用(体点去)于体。则静无不为。推体而用。则动无不虚。慧慈以之承六祖开名山。二神以之辅有道。惠四方。佛鉴以之廓教基弘法绪。其致显累朝宣光。圣代北侪岱华南友衡庐岿乎。大江之右。微而着。毁而完。岂徒然哉。系之辞曰。维大仰山。周八百里。据楚之袁者。有神人伯仲赫灵庙食其闲。在唐武宗粤小释迦至自郴山。历涧绝谷。神献异境。瓶钵以安。躏危跞难。道丧不悖。既固既完。湜湜曹溪。益浚而疏。流为大川。畎涤浍决。广洽混冥。会于一源。道得其正。地得其胜。来学日繁。后五百年。室毁徒隳。适启圣元。莫盛匪今。莫高匪禅。或镌而刓。干干佛鉴。统壹儒释。有光厥先。杨沩激济。恶衣粝食。以示学人。学人若林。直指其心。有觉有闻。表正失惑。遐迩丕变。顺风骏奔。崇构拓址。高朗博硕。如祇陁园。青山为城。白云为屯。翼翼言言。繇甲底壬。克溃厥成。孔勚且勤。职司上言。天子嘉之。景命攸敦。于赫慧慈。洎于大神。鼎峙齐尊。灵宫既抗。休号允铄。尚迪恩纶。天经地宁。保有无疆。寿我圣君。太史稽首。播颂万亿。永殿山门。集贤侍读学士正奉大夫臣赵孟頫书并篆额。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印记数据【印记类别】【印记】收传印记北平孙氏收传印记砚山斋收传印记天籁阁收传印记子京收传印记项元汴印
【作品展示】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八)册-元赵孟頫书太平兴国禅寺碑-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八)册-元赵孟頫书太平兴国禅寺碑-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八)册-元赵孟頫书太平兴国禅寺碑-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八)册-元赵孟頫书太平兴国禅寺碑-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八)册-元赵孟頫书太平兴国禅寺碑-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八)册-元赵孟頫书太平兴国禅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