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颜真卿 |
品名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1 |
朝代 | 唐代 |
文件大小 | 270.01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29×2121 |
尺寸(CM) | 23.95×17.95 |
作品数量 | #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法帖,墨拓 |
品名 | 三希堂法帖(三) 册 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Self-Written Appointment to Office |
分类 | 法帖 |
作者 | 颜真卿;Yan Zhenqing |
书体 | 楷书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唐颜真卿书。勅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将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中(忠)贤。何以审谕。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忠谠罄于臣节。贞规存乎士范。述职中外。服劳社稷。静专由其直方。动用谓之悬解。山公启事。清彼品流。叔孙制礼。光我王度。惟是一有。实贞万国。力乃稽古。则思其人。况太后崇徽。外家联属。顾先勲旧。方睦亲贤。俾其调护。以全羽翼。一王之制。咨尔兼之可。太子少师依前充礼仪。使散官勲封如故。建中元年八月廿五日。(楷书)。 (衔名)太尉兼中书令汾阳郡王臣使。中书侍郎阙。银青光禄大夫中书舍人权知礼部侍郎臣于邵宣奉行。(小书)。 奉勅如右。牒到奉行。建中元年八月廿六日。 (衔名)银青光禄大夫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上柱国炎。朝议大夫守给事中审。月日时都事。左司郎中。吏部尚书阙。朝议郎权知吏部侍郎赐绯鱼袋。正议大夫吏部侍郎上柱国吴县开国公赐紫金鱼袋。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左丞。(小书)。 告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楷书)。奉勅如右。符到奉行。(楷书)。 (衔名)主事。郎中。令史。令使。(小书)。 建中元年八月廿八日下。(楷书)。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蔡襄 | 本幅 | 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 | 楷书 | 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 |
题跋 | 米友仁 | 本幅 | 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览审定。 | 行书 | 右颜真卿自书告。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览审定。 |
题跋 | 董其昌 | 本幅 | 董其昌。 | 行楷书 | 官告世多传本。然唐时如颜平原书者絶少。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宕者又絶少。米元晖蔡君谟既已赏鉴矣。余何容赞一言。董其昌。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乾隆戊辰仲春。御识。 | 行书 | 颜真卿自书告身。宣和书谱及米芾宝章待访录。皆所不载。今卷尾有绍兴中米友仁鉴定跋。岂南宋后曾入内府耶。周密烟云过眼录亦南宋时书。所载徐竢家藏有颜鲁公自书告。而不言其流传所自。至明董其昌乃橅刻之戏鸿堂帖中。其昌鉴别精审。况经入石。岂妄许可者耶。此卷墨气似乏精采。而遒劲中有萧疎之致。覆校戏鸿墨刻。毫发不爽。米芾谓刘泾得颜书朱巨川告。背纸有五分墨。尚装为秘玩。则此卷之可寳贵何如也。乾隆戊辰仲春。御识。 |
印记: 乾隆御笔、古香书屋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新城行在。御题。 | 行书 | 漫将筋骨议前贤。朱诰裴诗只廓填。却笑刘泾珍背纸。岂知徐族得真传。端庄流丽两兼之。审定分明识虎儿。立德践行人喜道。如言行者复奚谁。旧称乞米邻寒俭。乍抚将军讶宕雄。何似告身垂正大。黄庭遗得旧家风。吉光片羽总堪珍。三百骊珠一串陈。虎帐几余披几研。对题心喜得佳邻。新城行在。御题。 |
印记: 几暇怡情、乾隆宸翰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作者印记 | 尚书部告身之印(重二十八) |
收传印记 | 绍 |
收传印记 | 兴 |
收传印记 | 蕉林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内容简介(中文) | 颜真卿(七○九—七八四),字清臣,山东临沂人。开元进士,世称颜鲁公。颜书集前代书家之大成,自创法意新格,刚柔并济,对后世书法影响极深。此帖传为颜氏自书,行笔苍劲谨严,结体沉稳厚重,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墨迹本原为清宫旧藏,现在日本。此册选自清宫摹刻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法书之〈三希堂法帖〉,完成于乾隆十五年(一七五○),为历代搜罗最富的大型丛帖。 (20120713) |
内容简介(英文) | Yan Zhenqing (style name Qingchen) was native to Linyi, Shandong. A Kaiyuan (713-741) Presented Scholar, he was known as “Yan, Duke of Lu.” Yan synthesized the virtues of previous calligraphers for a new style combining hard and soft features, greatly influencing later calligraphy. This work comes from Yan’s calligraphy of his own appointment to office. The brushwork is strong and exacting, the forms steady and solid, making it a rare fine model for regular script. The original, formerly in the Qing imperial collection, is now in Japan. This album is in “Calligraphy of the Sanxi Hall,” which has Qing imperial engravings of Wei-Jin to Ming dynasty calligraphy. Completed in 1750, it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ollectanea of Chinese calligraphy. (20120713) |
参考书目 | 陈阶晋;〈心追手摹—笔有千秋业展件选介〉,《故宫文物月刊》,第354期(2012年9月份),页88-97。 |
【作品展示】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
三希堂法帖(三)册-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