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王守仁(阳明) |
品名 | 三希堂法帖(二十八)册-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2 |
朝代 | 明代 |
文件大小 | 179.96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尺寸(CM) | 23.96×17.94 |
作品数量 | #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法帖,墨拓 |
品名 |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八) 册 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 |
分类 | 法帖 |
作者 | 王守仁 |
书体 | 草书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第一则)正德丙子九月。守仁领南赣之命。大司马白巗马公。太常白楼吴公。大司成莲北鲁公。少司成双溪汪公。相与集饯于清凉山。又饯于借山亭。又再饯于大司马第。又出饯于龙江。诸公皆联句为赠。即席次韵奉酬。聊见留别之意。(第二则)来去先愁别后思。百年何地更深知。今宵灯火三人尔。他日缄书一闻之。漫有烟霞刊肺腑。不堪霸雪妬须眉。莫将分手看容易。知是重逢定几时。(第三则)谪乡还日是多余。长拟云山信所如。岂谓尚悬苍水佩。无端又领紫泥书。豺狼远道休为梗。鸥鹭初盟已渐虚。他日姑苏归旧隐。总拈书籍便移居。(第四则)寒事俄惊螅蟀先。同游刚是早春天。故人愈觉晨星少。别话聊凭杯酒延。戎马驱驰非旧日。笔床相对又何年。不因远地踈踪迹。惠我时裁金玉篇。无补涓埃媿圣朝。漫将投笔拟班超。论交义重能相负。惜别情多屡见招。地入风尘兵甲满。云深湖海梦魂遥。庙堂长策诸公在。铜柱何年折旧标。(第五则)孤船渺渺去钟山。双阙回看杏霭间。吴苑夕阳临水别。江天风雨共秋还。离怀远地书频寄。后会何时鬓渐班。今夜梦魂汀渚隔。惟余梁月照容颜。阳明山人王守仁拜手。书于龙江舟中。余数诗稿已不及录。客后便觅得补呈也。守仁顿首。白楼先生执事。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朱彝尊 | 本幅 | 岁末癸未(公元一七0三年)二月戊寅胐秀水朱彝尊年七十五书 | 行书 | 阳明子。功烈气节文章皆居第一。特多讲学一事为众口所訾。善夫西陂先生之言也。曰阳明以讲学。故毁誉迭见于当时。是非几混于后世。至谓其得宁邸。金初通宸濠策其不胜而背之。此谤毁之余。唾不足拾取。斯持平之论乎。龙江留别诗卷。乃将之官南贑而作。是时宸濠反状未露。而公已滋殷忧。故诗中即有戎马驱驰。风尘兵甲等语。而又云庙堂长策。诸公在其后卒与乔庄简犄角成功。盖公审之于樽爼间久矣。诗律清婉。书亦通神。宜为西陂先生所爱翫。岁末癸未(公元一七0三年)二月戊寅胐。秀水朱彝尊年七十五书。 |
印记: 小长芦金风亭长、彝尊私印、我生之初岁在屠维大荒落月在极壮望日癸酉时 |
印记数据【印记类别】【印记】作者印记伯安(重一)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黄杰先生遗赠文物目录,页172 |
收藏着录 | 林志钧,〈三希堂帖考〉,《帖考》,(台北:华正书局,1985年),页429-432 |
【作品展示】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八)册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八)册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八)册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八)册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八)册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八)册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八)册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八)册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八)册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八)册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