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苏轼 |
品名 | 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答钱穆父诗-2 |
朝代 | 北宋 |
文件大小 | 107.98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尺寸(CM) | 23.96×17.94 |
作品数量 | 6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法帖,墨拓 |
品名 | 清三希堂法帖(十) 册 宋苏轼答钱穆父诗 |
分类 | 法帖 |
作者 | 苏轼 |
书体 | 行书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钱穆父借韵见赠复以元韵答之。双猊距础龙缠栋。金井辘轳鸣晓瓮。小殿垂帘碧玉钩。大宛立仗朱丝鞚。风驭宾天云雨隔。孤臣忍泪肝肠痛。羡君意气风生座。落笔纵横盘走汞。闭门(二字点去)上尊日日泻黄封。赐茗时时开小鳯。闭门怜(以上在第十三幅)我老太玄。给札看君赋云梦。金奏不知江海眩。木桃屡费琼瑶重。岂惟蹇歩困追攀。巳(以上在第十五幅)觉侍史疲奔送。春还宫柳篱(点去)要支活。雨入御沟鳞甲动。借君妙语写春容。自顾风琴(以上在第十四幅)不成弄。元佑元年(公元一0八六年)二月廿三日醉书。(以上在第十六幅)。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书 | 刚健婀娜绵中裹铁。 | |
印记: 稽古右文之玺 |
|||||
题跋 | 李楶 | 本幅 | 舒城李楶观。元佑二年(公元一0八七年)十二月晦。 | 行书 | 用笔之妙。如出镌刻。富家大族。非贫窘所致。徒羞缩耳。舒城李楶观。元佑二年(公元一0八七年)十二月晦。 |
题跋 | 万金 | 本幅 | 至正二十年(公元一三六0年)岁在庚子五月望日吴郡万金题 | 行书 | 右军兰亭醉时书也。东坡答钱穆父诗。其后亦题曰醉书。较之常所见帖大相远矣。岂醉者神全。故挥洒纵横。不用意于布置。而得天成之妙欤。不然则兰亭之传何其独盛也如此。至正二十年(公元一三六0年)岁在庚子五月望日吴郡万金题。 |
印记: 万金印、西碧山人 |
|||||
题跋 | 张弼 | 本幅 | 成化三年(公元一四六七年)丁亥七月四日雨霁新凉展阅数过遂书。寅末华亭张弼识 | 行书 | 此卷兵部武选郎中新昌俞振恭先生之所藏也。前辈尝评东坡书云。温润丰腴如纯绵裹铁。观此信然。学之者宁失其绵。要得其铁乃可耳。成化三年(公元一四六七年)丁亥七月四日雨霁新凉展阅数过遂书。寅末华亭张弼识。 |
印记: 如弼、真率斋赏鉴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赏之宝 |
收传印记 | 神 |
收传印记 | 品 |
作者印记 | 赵郡苏氏 |
收传印记 | 曹溶鉴定书画印 |
收传印记 | 式古堂书画 |
收传印记 | 卞令之鉴定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黄杰先生遗赠文物目录,页172 |
收藏着录 | 林志钧,〈三希堂帖考〉,《帖考》,(台北:华正书局,1985年),页283 |
【作品展示】
清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答钱穆父诗-
清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答钱穆父诗-
清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答钱穆父诗-
清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答钱穆父诗-
清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答钱穆父诗-
清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答钱穆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