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轼】《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网盘下载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苏轼
品名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
朝代 北宋
文件大小 89.98MB
分辨率(DPI) 300×300
像素大小 2831×2119
尺寸(CM) 23.96×17.94
作品数量 5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格式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书法,法帖,墨拓
品名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 册 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
分类 法帖
作者 苏轼
书体 行书
数量 二幅
作品语文 汉文
释文 (第一则)轼启。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稍晴起居何如。数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如何。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沙枋画笼。旦夕附陈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檏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乞蹔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谨。轼再拜。季常先生丈阁下。正月二日。
子由亦曾言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意柳丈昨得书。人还即奉谢次。知壁画已坏。了不须怏怅。但顿着润笔。新屋下不愁无好画也。
(第二则)轼启。人来得书。不意伯诚遽至于此。哀愕不己。宏才令德。百未一报而止于是耶。季常笃于兄弟。而于伯诚尤相知照。想闻之无复生意。若不上念门户付嘱之重。下思三子皆未成立。任情所至。不自知返。则朋友之忧盖未可量。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忧哀之无益。释然自勉。以就远业。轼蒙交照之厚。故吐不讳之言。必深察也。本欲便往面慰。又恐悲哀中反更挠乱。进退不皇。惟万万宽怀。毋忽鄙言也不一一。轼再拜。知廿九日举挂不能一哭。其灵愧负。千万千万。酒一担告为一酹之苦痛耳。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行书 英风逸韵。青出平原。
印记:
乾隆宸翰
题跋 董其昌 本幅 董其昌题 行楷书 东坡真迹。余所见无虑数十卷。皆宋人双钩廓填。坡书本浓。既经填墨。益不免墨猪之论。唯此二帖。则杜老所谓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也。董其昌题。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印记】
收传印记 张天雨印
收传印记 墨林(连珠印)
收传印记 项元汴印
收传印记 神品(连珠印)
收传印记 天籁阁
收传印记 收付

作品展示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

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册-宋苏轼与陈季常二札-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