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董其昌】《三希堂法帖(二十九)册-明董其昌书洛神赋十参行补》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网盘下载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董其昌
品名 三希堂法帖(二十九)册-明董其昌书洛神赋十参行补
朝代 明代
文件大小 71.98MB
分辨率(DPI) 300×300
像素大小 2831×2119
尺寸(CM) 23.96×17.94
作品数量 4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格式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书法,法帖,墨拓
品名 三希堂法帖(二十九) 册 明董其昌书洛神赋十参行补
分类 法帖
作者 董其昌
书体 行书
数量 一幅
作品语文 汉文
释文 洛神赋十叁行补。体迅飞鸟。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徃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飡。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击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鲵鲸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动朱唇之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神人之道殊。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作者款识 董其昌 本幅 子敬十三行洛神赋。初时为两。自贾秋壑始得合为一。元陈灏集贤得之。以寄赵文敏公。后来摹刻各异。惟晋陵唐荆川先生家藏宋榻本。最不失真。孙宗伯又刻于家。几所谓下真一等者。余今年定小楷之宗。以此为法书第一。每每落笔。輙用其意。曾见羣玉堂帖。有右军书全赋。未可寒为王书。又有子敬全赋。小楷略兼行体。予颇疑宋人假托。如此真迹。入宋御府。有德寿题。元文宗复得之。以赐柯九思。有赵子昂跋云。见此如岳阳楼。亲闻吕祖吹笛。自此可以称量古今之书矣。柯敬仲归之乔篑成。多元人赞咏。余馆师。韩宗伯。平生鉴赏以为第一。已归于娄江王辰玉太史。余从玺卿逊之数数展玩。真希代之宝也。标签但云晋贤书。不言右军。惟倪云林所述。与孙过庭书谱命之。右军谛观书法。犹未变钟体。若临此书。当以宣示表参合始称。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年)二月望。其昌临。 行书
作者款识 董其昌 本幅 二王小楷。余颇疑。传世诸帖多经唐宋摹临。未有确论。若子敬十三行。似回出诸迹。无可致疑。学者当以为极。则晋陵孙宗伯刻于家。即荆川先生所藏宋本。无复遗恨。视文氏停云石。真天渊矣。其昌。 行书
印记:
大宗伯章、董其昌印
题跋 陈继儒 本幅 陈继儒题 行书 陈继儒。行书。崇祯元年(公元一六二八年)清明日。思翁邀余于北门别宅同观社会。云今日始悟书法。觉从前皆未得正龙正脉。今观曹娥洛神补二帖。始信非诳语。此帖所在。非吉祥云覆之。当有天雨花其上。陈继儒题。
印记:
陈继儒印、眉公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印记】
作者印记

参考数据

【类别】 【参考数据】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三册,页1283-1284。

作品展示

三希堂法帖(二十九)册-明董其昌书洛神赋十参行补-

三希堂法帖(二十九)册-明董其昌书洛神赋十参行补-

三希堂法帖(二十九)册-明董其昌书洛神赋十参行补-

三希堂法帖(二十九)册-明董其昌书洛神赋十参行补-

三希堂法帖(二十九)册-明董其昌书洛神赋十参行补-

三希堂法帖(二十九)册-明董其昌书洛神赋十参行补-

三希堂法帖(二十九)册-明董其昌书洛神赋十参行补-

三希堂法帖(二十九)册-明董其昌书洛神赋十参行补-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