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张师诚 |
品名 | 跋豳风十二月图说册-七月鸣鵙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18.23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0×2122 |
尺寸(CM) | 23.96×17.96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清张师诚跋豳风十二月图说 册 七月鸣鵙 The Calls of Shrikes in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
分类 | 绘画 |
数量 | 二幅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36.4×33.3 |
对幅 | 36.4×33.3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绢 |
对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张师诚 | 对幅 | 楷书 | 七月鸣鶪说。鶪即尔雅之伯劳。说文谓之博劳。左传谓之伯赵。夏小正传谓之伯鹩。皆声之转也。按夏小正五月鸣鶪。月令仲夏之月鶪始鸣。逸周书芒种。又五日鶪始鸣。易通卦验小暑博劳鸣。吕氏春秋淮南子并同高诱注。并云五月阴极于下。伯劳应阴气而鸣。是合诸书无言七月者。则此七月实当为夏之五月。然豳用夏正。不应此句。独改周正说者。因谓豳地晚寒鸟物之候从其气焉。孔颖达引樊光曰。春秋伯赵氏司至伯赵鶪也。以夏至来冬至去。欧阳询引通卦验云。伯劳夏至应阴而鸣。冬至而止。夫鶪鸣始于五月。终于冬至。则七月鵙固鸣也。故诗言鸣不言。始观此句。与下八月载绩连文说亦可通。然上言于耜举趾。下言于貉其同。率皆校中土迟一月。又不应此句。独迟两月。惟王肃直以七月当为五月之误。盖古五字如七则经文转写。因而致讹理。或然欤。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其他主题 | 山水 | 夏景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江河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田畴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孩童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农夫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百姓 | 妇女 |
其他主题 | 树木 | ||
次要主题 | 树木 | 松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芭蕉 | |
其他主题 | 翎毛 | 伯劳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房舍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篱笆、围墙 | 篱笆 |
其他主题 | 器用 | 饮食器 | 壶、钵 |
其他主题 | 器用 | 耕织渔猎 | 耕(龙骨车)、织(捻纱、捣练)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家具(屏风) | 摇篮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挑担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扇 | |
主要主题 | 经史‧故事 | 豳风十二月说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工笔 | |
界画 | |
皴法 | |
苔点 | |
人物衣纹描法(匀称线条)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58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七册,页204-211 |
【作品展示】
清张师诚跋豳风十二月图说册七月鸣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