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张若澄 |
品名 | 画葛洪山居图轴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18.01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611×3727 |
尺寸(CM) | 13.63×31.55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清张若澄画葛洪山居图轴 Residing at Ge Hong Mountain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张若澄;Zhang Ruocheng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68.3×75.1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张若澄 | 本幅 | 葛洪山图。臣张若澄奉勅恭绘。 | 楷书 | |
印记: 臣澄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乾隆庚午(公元一七五0年)春二月。御题。 | 行书 | 揽辔官邮度滱水。遥峰西北矗翠紫。问名云是葛洪山。山固奇哉名亦美。欲往游之虞豁险。况复纡途七十里。内廷供奉属车随。六法曾参识画旨。嘉陵乘传有往例。携稿以归传其似。数日丹青结撰成。直移仙境来窗几。隆崇坛曼倚天雄。厜㕒翠崿拔地起。盘中草木冬不凋。埭上药花春正蕊。浏莅卉歙会五音。閜砢偨池殚众技。得路原从滴水堂。似限尘踪一为洗。苹果瓦窑随俗称。石磴无劳攀迤逦。进步始至下清虚。已若身居天半矣。过此崎岖迥倍前。疑惟鸟翔猿踔尔。道藏阁据上清虚。冷空天风双竦峙。淙潺乳窦浴丹泉。老君炉在空岩里。绝顶乃达圣母宫。翠栢红墙扶㠑崣。不殊清跸访丹邱。拍肩笑有洪佳子。我闻稚川求勾漏。胡乃水碧炼于此。云中鸡犬渺何方。灶侧刀圭俨可指。若澄笔仗素所知。此图特妙得神髓。灵区陶铸有是乎。会见云烟蓊左纸。乾隆庚午(公元一七五0年)春二月。御题。 |
印记: 干、隆 |
|||||
题跋 | 张若澄 | 本幅 | 臣张若澄恭和 | 楷书 | 太行西来骥奔水。日映千山万山紫。中春天气譪晴暄。云物风烟弄清美。翠华问俗事时巡。览古来经尧母里。顷礼清凉转法华。如如默契文殊旨。岩花涧草入宸章。慧日重明相指似。更闻葛令有丹台。敕貌仙山置绨几。小臣槖笔探幽奇。攊马萧萧中夜起。昏黑微闻粥鼓声。空香不辨琪花蕊。百灵惝怳露光怪。蔓壑支峰争献技。冷冷山溜漱鸣玉。俗状尘容一时洗。清虚上下亘层霄。九曲穿珠行迤逦。攀萝附葛到巅顶。粉本丹青真陋矣。愧无妙笔状林峦。刻画殊惭唐突尔。九天何幸宠鸿篇。泉动涛澜山矗峙。顿令僻壤发荣光。长虹夜烛幽岩里。大同应诏写嘉陵。培塿安能望㠑崣。仰承援古证今兹。百世衔荣到孙子。自叨侍从历燕晋。见见闻闻异前此。粉墨难传云壑姿。妙喻由来外弦指。梦落烟霞豁胸臆。感深雨露填心髓。永与山灵戴主恩。盛事千秋光茧纸。臣张若澄恭和。 |
印记: 若、澄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石渠定鉴 |
鉴藏宝玺 | 宝笈重编 |
鉴藏宝玺 | 御书房鉴藏宝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山水 | 名胜 | 葛洪山 |
其他主题 | 建筑 | 亭 | |
主要主题 | 建筑 | 寺庙 | 道观 |
其他主题 | 建筑 | 篱笆、围墙 | 围墙 |
其他主题 | 山水 | 山径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寒林.枯树 | 枯树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松 | |
主要主题 | 建筑 | 斋馆 | 葛洪山诸景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工笔 | |
写意 | |
皴法 | |
皴法 | 披麻皴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第四册,页2230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13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二册,页231-232 |
内容简介(中文) | 张若澄,若霭弟。清安徽桐城人,乾隆乙丑(一七四五)进士。字镜坚、镜壑,一字炼雪,亦善画梅,工翎毛。 本图为记游写景。整幅画的构图,充塞满纸,除天空外,已无余白。每一座山又以实景的名称用八分书标名。山石皴法相当细致,属于王蒙一系。设色也很雅丽,山阜虽多累积而成,却无拥挤之感。 |
内容简介(英文) | Ko-hung’s Mountain Dwelling Chang Jo-ch’eng (1722-1770) Ch’ing Dynasty The brother of Chang Jo-ai, Chang Jo-ch’eng (style name Ching-chien, Ching-pi, and Lien-hsueh) was a native of T’ung-ch’eng, Anhwei. He received the chin-shih civil service degree in 1745 and was a skilled painter of plum blossoms and birds. The painting is a record of Chang’s travels and the scenery he experienced. Compositional forms completely fill the paper and white areas are minimal. Each peak is identified by an inscription at its base. Mountains and rocks are given volume by the use of rich, fine texture strokes in the manner of Wang Meng. The use of color is beautiful and elegant. Although the mountains are complexly layered, the artist has avoided the appearance of overcrowding. |
参考书目 | 何传馨,〈清张若澄画葛洪山居图轴〉,收入《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3.10),页283。 |
参考书目 | 许文美,〈清张若澄画葛洪山居图轴〉,收入《何处是蓬莱-仙山图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8.06),页102-105、168-169。 |
【作品展示】
清张若澄画葛洪山居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