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赵孟頫 |
品名 | 赵氏一门法书册 |
朝代 | 元朝 |
文件大小 | 306.08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45×2110 |
尺寸(CM) | 24.08×17.86 |
作品数量 | 17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元赵孟頫赵氏一门法书 册 Calligraphy by Members of the Zhao Family |
分类 | 法书 |
作者 | 赵孟頫 |
数量 | 一册:十六开(本幅十三开十三幅,后副叶三开四幅,合计十六开十七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一 | 31.1×66.7 |
本幅二 | 31.3×68 |
本幅三 | 28.3×51.7 |
本幅四 | 30.7×62.7 |
本幅五 | 27×70 |
本幅六 | 26.6×76.5 |
本幅七 | 30.4×58.1 |
本幅八 | 31×62.3 |
本幅九 | 29.8×66.4 |
本幅十 | 28×53.1 |
本幅十一 | 30.1×49.1 |
本幅十二 | 31.7×72.9 |
本幅十三 | 33.1×64.9 |
后副叶一 | 30.7×51.6 |
后副叶二 | 30.9×64.2 |
后副叶三 | 31.3×12.7 |
后副叶四 | 31.2×32.4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一 | 纸 |
本幅二 | 纸 |
本幅三 | 纸 |
本幅四 | 纸 |
本幅五 | 纸 |
本幅六 | 纸 |
本幅七 | 纸 |
本幅八 | 纸 |
本幅九 | 纸 |
本幅十 | 纸 |
本幅十一 | 纸 |
本幅十二 | 纸 |
本幅十三 | 纸 |
后副叶一 | 纸 |
后副叶二 | 纸 |
后副叶三 | 绫 |
后副叶四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签 | 清高宗 | 赵氏一门法书。能品。 | |||
印记: 内府珍藏、乾隆御笔 |
|||||
题跋 | 赵孟吁 | 后副叶一 | 赵孟吁题 | 承旨先兄与天目中峰和上手帖。并魏国夫人书计十二纸。其弟子装池袭藏宝护。以传久远。观者无不赞叹。天历三年二月廿四日。 | |
印记: 赵子俊氏 |
|||||
题跋 | 永宁 | 后副叶一 | 甲午秋八月二十二日。松泉比丘幻孙永宁拜题。 | 翰林承旨松雪赵公。文章诗法妙天下。然世独称其善书何也。盖书法易入眼。而文与诗非造于理者不易识。故往往称善其字耳。今观与天目幻住老祖书。计十一纸。并魏国夫人书一纸。共一十二幅。深得王右军之妙。难矣。今世学之者。或肥似而温润不及之。此少陵所谓龙种自与常人殊。真佳言也。 | |
印记: 静庵、吴兴山房、松泉隐者、□轩、松泉隐者(小横钤) |
|||||
题跋 | 祝允明 | 后副叶二 | 吴门祝允门跋 | 右赵旨手牍十一纸。魏国夫人一纸。皆与天目幻住公者。承旨所云。悉为夫人殁后。与住商评。欲修事荐严。时承旨老矣。音词宛恻。读之可为兴感。不知当时本老答语。何以写其忧也。夫人以书般若得公赞叹。至谢云云。皈依之诚。尤为迫切。本之徒宁。通作一卷。今归黄令公淮东书院藏之。间以相示。余谓三士咸从菩萨地来。所谓应以比丘宰官信女身而得度者。因缘聚会乃如此。今皆还净土矣。学士夫人。不能释然于现在之时。而余为勘破于过去之日。相对一笑。摩挲移日。不独以其翰墨之妙而已也。 | |
印记: 希哲 |
|||||
题跋 | 杨循吉 | 后副叶二 | 弘治癸亥(公元1503年)十月在锦衣君清淮堂书。前进士吴郡杨循吉。 | 赵魏公书散满天下。亦时时获观。惟夫人珍迹为世罕有。此卷之可贵者。正在是耳。或谓松雪嗜好佛法太过者。彼其时宗社墟矣。黍离之怀。不于空观而焉寄。此则在所当概。而不当认梦为实也。 | |
印记: 君谦 |
|||||
题跋 | 董其昌 | 后副叶三 | 董其昌 | 子昂书中龙象。当时与之同世者。皆沾余润。遂成名家。况画眉闺彦。宁不传受笔诀。与之俱化耶。观魏国夫人尺一题。 | |
题跋 | 董其昌 | 后副叶三 | 董其昌观因题。庚午(公元1630年)夏五望前二日。 | 文氏停云馆帖。从此卷真迹摹出。乃文敏最得意书。自右军大令后。直接宗派。非唐人所及也。今为惠生鉴藏。墨池中一段奇事。 | |
印记: 玄宰、董其昌印 |
印记资料
【作品展示】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管道升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赵孟俯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赵孟俯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赵孟俯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赵孟俯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赵孟俯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赵孟俯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赵孟俯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赵孟俯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赵孟俯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赵孟俯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赵孟俯致中峰和尚尺牍-
元赵孟俯赵氏一门法书册赵雍书中峰和尚作怀净土诗【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干清宫鉴藏宝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石渠定鉴 |
鉴藏宝玺 | 宝笈重编 |
鉴藏宝玺 | 宣统鉴赏 |
鉴藏宝玺 | 无逸斋精鉴玺 |
收传印记 | 蘧庐 |
收传印记 | 神(重十八) |
收传印记 | 得密(重九) |
收传印记 | 寄敖(重六) |
收传印记 | 墨林 |
收传印记 | 墨(重十二) |
收传印记 | 林(重十二) |
收传印记 | 子京(重十四) |
收传印记 | 项元汴印(重十) |
收传印记 | 项元汴家珍藏(重二) |
收传印记 | 子孙永保(重二) |
收传印记 | 子孙世昌(重五) |
收传印记 | 项叔子(重二) |
收传印记 | 墨林子(重二) |
收传印记 | 子京秘玩 |
收传印记 | 项墨林鉴赏章(重五) |
收传印记 | 品(重十八) |
收传印记 | 项墨林鉴赏法书名画(重二) |
收传印记 | 墨林山人子京项氏元汴珍玩书画之印(重七) |
收传印记 | 香岩居士 |
收传印记 | 平生真赏(重十) |
收传印记 | 游方之外(重六) |
收传印记 | 神游心赏(重五) |
收传印记 | 虚朗斋(重四) |
收传印记 | 墨林秘玩(重五) |
收传印记 | 檇李项氏士家宝玩(重三) |
收传印记 | 项翰墨印(重一) |
收传印记 | 项墨林父秘籍之印(重七) |
收传印记 | 宫保之家 |
收传印记 | 从吾所好 |
收传印记 | 天籁阁 |
收传印记 | 墨林山人 |
收传印记 | 西畴耕耦(重一) |
收传印记 | 田畴耕耨(重一) |
收传印记 | 沮溺之俦 |
收传印记 | 若水轩(重二) |
收传印记 | 惟心净土 |
收传印记 | 项氏子京印 |
收传印记 | 项氏子京 |
收传印记 | 项子京家珍藏(重六) |
收传印记 | 子京所藏(重一) |
收传印记 | 子京珍藏 |
收传印记 | 项元汴氏审定真迹(重四) |
收传印记 | 考古证今(重一) |
收传印记 | 子綦父 |
收传印记 | 子京父 |
收传印记 | 桃里 |
收传印记 | 项墨林印 |
收传印记 | 元汴 |
收传印记 | 会心处 |
收传印记 | 文征明印(重十二) |
收传印记 | 衡山(重十三) |
收传印记 | 文彭之印(重六) |
收传印记 | 三桥居士(重三) |
收传印记 | 文寿承氏(重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