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吴滔 |
品名 | 雪鸿爪景册-画白雀寺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18.04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4×2122 |
尺寸(CM) | 23.99×17.96 |
创作时间 | 清德宗光绪十七年(1891)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清吴滔雪鸿爪景 册 画白雀寺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吴滔 |
创作时间 | 清德宗光绪十七年(1891) |
数量 | 一开二幅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一 | 34.2×40.5 |
本幅二 | 33.4×40.2 |
本幅 | 41×95.5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陆仁基 | 本幅二 | 光绪十七年辛卯(公元一八九一年)正月中浣。寿田陆仁基录。 | 楷书 | 青莲涌塔。白雀听经。此梁尼道迹之故事也。山名石斗。寺曰法华古剎。建于梁朝。小园起于赵氏。流杯漱玉。临巨涧而数游鱼。松径虎溪。濯青泉而生(点去)茂树。使君学儿戏。舞绿棹与红舩。诗老叹腹空。采灵芝与葵韮。袅长松于天半。龙立云崩。逢佳士于山中。鸾飘鹤堕。而吴太史慈之邱陇尚在。晋王右军之屐齿曾来。菩提之迹。缁素之诗。盖不可殚述。坐误作生。湖州白雀。梁尼道迹。号总持。受记于达摩。西还。隐居弁峰。昼夜诵法华经满十万部。凡二十年不下山。后归寂。塔全身于结庐之所至大同元年(公元五四六年)。塔内忽生青莲花一朵。道俗异之。州郡录实表奏。敕建法华寺。又道迹每持经时。有白雀旋绕作听经状。故又称白雀寺。芦汀六兄大人世居苕上。时游斯土。因倩吴君伯滔缋图。以纪其胜。光绪十七年辛卯(公元一八九一年)正月中浣。寿田陆仁基录。 |
印记: 寿田 |
|||||
作者款识 | 吴滔 | 本幅一 | 曩游苕上。未登白雀。至今怅然。昨芦汀六兄大人寄示章紫伯先生画白雀图扇页。嘱摹入此册。得见其大概。以志欣幸。光绪庚寅(公元一八九0年)十二月。吴滔。 | 行书 | |
印记: 伯滔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山水 | 江河、湖海 | |
次要主题 | 树木 | 松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寺庙 | 白雀寺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房舍 | |
其他主题 | 船 | 客舫 | |
其他主题 | 船 | 帆船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皴法 | |
苔点 | |
人物衣纹描法(减笔)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参考书目 | 刘宇珍,〈清吴滔雪鸿爪景 册 画白雀寺〉,收入刘宇珍、陈韵如、林宛儒主编《典藏新纪元–清末民初的上海画坛》(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8.07),页202-213、326-328。 |
【作品展示】
清吴滔雪鸿爪景册画白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