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王澍 |
品名 | 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269.95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尺寸(CM) | 23.96×17.94 |
作品数量 | 15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 册 临蔡襄十帖 |
分类 | 法书 |
作者 | 王澍 |
书体 | 行书;草书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临蔡襄十帖)丙午三月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樽。江上烟云向晚昏。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花园。十三日吉祥院探花。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襄启。大研盈尺。风韵异常。斋中之华。繇是而至。花盆亦佳品。感荷厚意。以珪易邽。若用商于六里则可。真则赵璧难舍。尚未决之。更须面议也。襄上。彦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闰月。襄再拜。远蒙遣信。至都披。奉教约。感戢之至。彦范或闻已过南都。旦夕当见。青社虽号名藩。然交游殊思君候之还。近丽正之拜禁林。有嫌冯当世。独以金华召。亦不须玉堂。唯此之望。霜风薄寒。伏惟爱重。不宣。襄上。彦猷侍读阁下。谨空。分及果实。多感多感。吴菱三十枚。吴中谓之折腰菱。附去。襄上。太保足下。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襄启。去德于今。盖已洊岁。京居鲜暇。无因致书。第增驰系。州校远来。特承手牍兼贻楮幅。感戢之极。海濒多暑。秋气未清。君侯动靖若何。眠食自重。以慰遐想。使还。专此为谢。不一。襄顿首。知郡中舍足下。谨空。九月八日。襄再拜。京府丛碎。蚤夜不遑瞻仰门棨。情诚虽勤。记牍之礼。殊为旷阔。近者伏承移镇并门。寄倚固重。想在私庭。迎侍非便。襄留京四年。出入省闼。不为不久。何尝不以裨国致君为念。才薄智穷。无助万一。奉亲还家。庶几伸人子之志耳。已蒙朝恩。遂请尚迁职名方辞避。未知允否。得舟舩即便离都。遁居海滨。无复来期。瞻望台座。不胜倾依之至。不宣。三月廿六日。襄上。宣徽太尉阁下。谨空。襄启。秋暑犹盛。不审动止佳否。叶迁回。正旦蒙示书信。感荷之至。门中休豫。老亲已下各得平善。省廷日来事绪渐简。今夏病躯全获轻安。乡亲未及一一通书。因会集为言。恳恳。不宣。襄启。 亲家茂才足下。七月十二日。襄泣血言。逆恶深重。扶护南归。死亡无日。不可循常礼。不通诚意于左右。今至富阳。平安。明日登舟。或雨水少增。当舟行至三衢也。襄素多病。遭此荼毒。就令不死。足膝日甚。气力日衰。亦为废人。岂复相见耶。辱君知爱之心。不殊兄弟。一念。哀痛。哽塞何言。何言。以在道程顿官员。勾当齐整。无一阙乏。感惕感惕。襄叩头。子发郎中足下。十二日。自到军城。此两日出入。兼为寻地。去一两处。然未甚安。只是疲乏。欲趁未赴任间。了却葬事。又难得地。极是萦心也。五娘子谢得衣物。郡太尚在风亭未来。暑热且好将息。吾病势亦当渐退。不要忧心。书送大姐。廿五日。莱州角石盂子十只。北席一领寄去。襄拜。今日扈从径归。风寒侵人。偃卧至晡。蒙惠新萌。珍感珍感。带胯数日前见数条。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驰去也。襄上。公谨太尉合下。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三衢蒙书。无便不时还答。惭惕惭惕。此月四日交印。望日当行。襄又上。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第一至第十二幅 | 27×12.9 |
第十三至第二十四幅 | 26.4×13.7 |
第二十五至第二十七幅 | 26.2×13.2 |
第二十八至第二十九幅 | 25×13.4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印记数据【印记类别】【印记】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鉴藏宝玺乾隆鉴赏鉴藏宝玺石渠宝笈鉴藏宝玺石渠定鉴鉴藏宝玺宝笈重编鉴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鉴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第四册,页2163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22 |
【作品展示】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七)册临蔡襄十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