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王羲之 |
品名 | 澄清堂帖册二 |
朝代 | 东晋 |
文件大小 | 809.85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尺寸(CM) | 23.96×17.94 |
作品数量 | #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法帖,墨拓 |
品名 | 澄清堂帖 册 |
分类 | 法帖 |
数量 | 一册:四十五开(本幅四十五开九十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澄清堂帖卷一。王右军。王右军帖卷一。(楷书)。(第一幅)。澄清堂帖卷三。王右军。王右军帖卷三。(楷书)。(第三十一幅)。澄清堂帖卷四。王右军。王右军帖卷四。(楷书)。(第六十七幅)。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26.2×13.6 |
全幅 | 40×43.8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孙承泽 | 第二十八幅 | 戊戌五月廿六日。泊舟河西务识。 | 行书 | 吾行年六十始知草书。日取澄清堂帖披阅。觉二王帖十七帖俱远。拜下风矣。戊戌五月廿六日。泊舟河西务识。 |
印记: 孙承泽印 |
|||||
题跋 | 孙承泽 | 第二十九、三十幅 | 戊戌五月廿五日。退翁记于扬村舟中。 | 行书 | 澄清堂帖乃李后主令徐侍中铉钧摹上石者。宋太宗见而悦之。因刻淳化帖以敌之。至于神骨风致。固非王侍书着所能办耳。戊戌五月廿五日。退翁记于扬村舟中。 |
印记: 北平孙氏、孙承泽印、退谷老人 |
|||||
题跋 | 孙承泽 | 第三十幅 | 七月初五日。退翁。 | 行书 | 书家草法宜入规应矩。力能扼腕。处处停笔为隹。所谓忙中不及作草也。此法惟右军独据其胜。而澄清堂帖悉传其神。七月初五日。退翁。 |
题跋 | 孙承泽 | 第八十五、八十六幅 | 戊戌六月廿四日中伏阅于藤花树下。退翁。 | 行书 | 右澄清堂帖三本皆右军书。钩摹之妙如类上益三毫帖。至此天下之能事毕矣。吾一日数十展。愈觉取之不尽也。戊戌六月廿四日中伏阅于藤花树下。退翁。 |
印记: 孙承泽印 |
|||||
题跋 | 第八十六幅 | 已亥四月记 | 行书 | 澄清堂帖世不多见。近见二本。乃为伧父所得。颇足惜惋。已亥四月记。 | |
印记: 杜芝阁符、铁领书生 |
|||||
题跋 | 裘尊生 | 第八十七、八十八幅 | 乾隆癸未展重九后一日。观于破帖主人之惺默堂。钱唐义门六一裘尊生。 | 行书 | 澄清堂帖传是南唐李后主命侍中徐铉所镌。又宋人谓为贺鉴摹勒者。陈香泉题跋中云。是帖别有清真轻越之度。今观此搨香泉之说信然。所存者有甲丙丁三卷。余未获全。惜世难多购。然即此亦足大观。于淳化大观绛潭太清楼诸搨为远胜也。乾隆癸未展重九后一日。观于破帖主人之惺默堂。钱唐义门六一裘尊生。 |
印记: 义门、梅华居 |
|||||
题跋 | 潘仕成 | 第八十九幅 | 道光丙午冬番禺潘仕成重摹于海山仙馆 | 篆书 | 南唐祖本澄清堂帖三卷。道光丙午冬番禺潘仕成重摹于海山仙馆。 |
题跋 | 潘仕成 | 第八十九幅 | 仕成谨识 | 隶书 | 此帖精妙。退翁跋已详。凡阁绛二帖。能与此刻貌似。便是无上乘矣。仕成谨识。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收传印记 | 刘正宗印 |
【作品展示】












































